2016-06-24
收藏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第1节分数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第1节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1节加法第3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1节口算乘法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第2课时周长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2节笔算乘法第5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2节笔算乘法第6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1大数的认识第5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2节笔算乘法第1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1大数的认识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求近似数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第1节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2节减法第2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2节减法第4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2节笔算乘法第4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2节减法第3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1大数的认识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第1课时认识倍课时练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