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收藏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简便运算》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练习题《比、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整数概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同步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应用》课后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课后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比列》
2016年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同步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一二单元2014
2014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第一周周末作业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判断正、反比例》课后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三周周末作业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课后题
2016年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应用题》同步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同步习题
201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量的计量》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量的计量》
小学2014年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统计》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试卷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课后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二周周末作业题
201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判断练习题
《四则混合运算》同步练习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量的计量》同步练习题
2016年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同步练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课后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同步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负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体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