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抽象函数求解技巧
2015—2016高考数学学科知识点记忆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复习知识点: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高三寒假作业数学试题(文)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要注意策略
高考数学学科第一轮复习策略精编
苏教版数学二上练习题:《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盘点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旋转体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专题检测(含答案)
盘点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七大重点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分一分》练习题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知识点复习:精选初二上册数学第六章
高二期末考试数学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二数学上学期不等式随堂练习题(有答案)
精选初二上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复习:方向与位置
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检测题:确定位置
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二项式定理同步检测(含答案)
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导
2016届江苏高考数学复习函数与方程专题强化练习(附答案)
高考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专题强化练习(附答案)
【复习指导】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如何做好
名师分享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经验
数学二年级上《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题——苏教版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充要条件知识点解析
高三寒假作业检测数学试题精选
高三数学寒假作业解答题精选
高考数学一轮备考轨迹方程的求解知识点
高二数学必修三同步测试试题(2015—2016)
数学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简单的线性同步检测(含答案)
数学高考易错知识点大汇总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