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教学内容: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
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
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 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验卷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一个将错就错的故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检题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答案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验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练习题
2014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题
2014年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调研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语文S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验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验卷(人教版)
数学日记:买灯泡的故事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验卷(苏教版)
数学趣味:生活中的烙饼问题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3月份月考题(苏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训练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调研卷
趣味数学故事:数学在网页游戏中的应用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复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训练题(冀教版)
2014年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复习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质量检测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精选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西师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