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教学内容: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
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
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 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浅谈低年级计算的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师生参与,共同进步 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随笔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统考试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随堂练习题
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教研文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面积课后练习题第二学期
营造合道德的数学课堂,唤回生命的美丽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如何让学生爱学数学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论文
2016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课后练习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5月份月考题
小学数学课堂用语有哪些?
数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谈《数学广角》的教学
浅谈学生作业的上交与批改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景导入
例谈小学数学活动课开展困难原因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模拟试卷
2016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的技巧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整数与小数同步练习题
尝试教学法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东南西北课后训练题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加减运算同步检测题
数学也需要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近似数同步检测题第二学期
六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百分数随堂检测题浙教版
新课程理念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