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
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收集数据,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姓名、性别。
② 身高、体重。
③ 兴趣爱好。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身高/cm 体重/kg
最喜欢的学科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最喜欢的图书 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特长
① 填一填。
② 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
(2)统计表。
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
2. 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① 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② 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教学例题。
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
②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2)出示例题。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①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如果在全班学生中任意抽取一人,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可能性大还是39千克及以上可能性大?
a.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计算平均数。
②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③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4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正方形公式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16年100字一年级数学日记范文推荐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6,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分析
人教版高二数学分班考试试题
2016高二数学分班考试试卷
16学年高二数学分班考试试题
秋季高二数学分班入学考试题
16年最新小学生暑假数学日记范文分享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除法》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安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016年七年级寒假数学作业答案参考
浙教版初二暑假数学作业答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说课稿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知识点利率问题公式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16高一数学暑假作业本及答案
《铅笔有多长》听课感悟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角的初步认识》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16年数学初二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湘教版)
初二数学暑假乐园答案(沪教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时《笔算除法》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