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收藏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近似数)综合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综合测评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验收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验收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测试题(2)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单测试题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测试题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万以内的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验收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验收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试卷A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综合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二单测试题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认识轴对称图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三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综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学会购物)综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试卷B
2016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测试题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万以内数的大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