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收藏
初一时,我们认识了负数,使数的范围扩展到了有理数,初二,我们又开始学习了无理数,把数的范围再一次扩展到了实数。刚刚学习无理数,认为无理数不象有理数那样,直观易懂,总有一种虚幻的感觉,其次,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那么怎样学习无理数呢?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无理数的存在
无理数来自实践,无理数并不“无理”,也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例如: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由勾股定理知,它的斜边长为 ;
(2)任何一个圆,它的周长和直径之比为一常数 等等;
像 这样的数,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不是只有少数几个,而是像有理数一样有无限个。
二.弄清无理数的定义
教材中指出: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这说明无理数是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的小数:一是小数位数是无限的;二是不循环的。这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它的表现形式。
三.掌握无理数的表现形式
在初中阶段,无理数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如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
2.含 的数,如: , , 等。
3.开方开不尽而得到的数,如 , 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 , 等。
四.辨别一些模糊认识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只有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才是无理数。
2.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和零。
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同学错误认为正无理数与负无理数之间应有零,零也是无理数,其实零是一个有理数,因此,无理数只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两类。
3.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是有理数2, 是有理数-2,可见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4.无理数是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
是无理数,但并不是用根号形式表示的,再如: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亦为不带根号的无理数。
5.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无理数并非由开方的结果来定义的,事实上,如 ,0.232232223……,等无理数,都不是由开方得到的。
6.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不一定是无理数,如:
等都是有理数。
7.无理数与有理数的乘积是无理数。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由 等似乎易见无理数与有理数的积是无理数,就下肯定结论,错了!
如 等足以推翻以上结论。
8.有些无理数是分数。
因为分数属于有理数,且无理数与有理数是两类不同的数,所以说,无理数不可能写成分数,当然,有些无理数可以借助分数线来表示。
如 ,但一定要注意它并不是分数。
9.无理数比有理数少。
这种说法错误,无理数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少一些,但并不是说无理数就少一些,我们平常的计算中没有特别需要时,习惯地把一些无理数按要求通过取近似值的方法用有理数来表示,这样似乎就觉得使用无理数少一些,实际上,无理数也有无限个且比有理数多得多。
10.一个无理数的平方一定是有理数。
这种说法错误,不要误认为只有 等无理数,如 等也是无理数,显然 等不是有理数。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监测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人教版第二课时课后作业
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四年级奥数第1阶段练习测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第三册数学竞赛试卷
小学数学填空复习题
人教版五上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三》导学案
人教版五上数学55页《练习十二》同步习题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一、二单元过关检
四年级奥数综合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人教版五上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五年级上《应用题》专题训练
一年级奥数竞赛试题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秋季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新课标三年级上《周长》练习题
小学第三册期末考查卷
人教版《应用题》人教版
四年级奥数测试题
小学数学复习解答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第三册第九单元测试卷
冀教版《百分数》练习试卷
二年级上册综合目标检测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