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
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二、创设情境引入内容
1.出示例5
画面上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哪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明确
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学生讨论交流
演示解题过程: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是否合乎题意。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问题: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
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通过订正、交流,使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2.出示例题6的场景。
同样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师:想一想,如果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注意启发学生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的特点和解决含反比例关系的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演示解题过程,集体修正。
3.完成做一做,
直接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问题:对照两题说一说两道题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总结应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
(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
2011大丰市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业水平试卷
一年级数学上图文应用课件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课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课件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课件(北师大)
2012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2012苏教版小学数学小升初模拟试卷
2013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一年级数学进位加法2课件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2课件(北师大)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 加一位数整十数第三课时
西安2013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2013届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试卷
小学数学小升初模拟试卷五
一年级数学进位加法1课件
郑州2013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2012小升初数学试卷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flash课件(北师大)
2012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2012年苏教版小升初数学试题
六年级小升初分数应用题专练
2012年重点中学独立招生六年级数学试题(不含答案)
2012小学升初中实战试题(六)
2012年重点初中新生入学考试六年级数学试题(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第5单元第2课时课件
2012小学升初中实战试题(五)
小学数学小升初模拟试卷二
小学数学小升初模拟试卷三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数的认识课件
2012年江苏省某重点实验小学数学毕业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