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收藏
数学复习,内容多,任务重,不少考生感到既畏惧,又无从下手。如何提高冲刺阶段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结合多年高三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严格遵循高考大纲
所谓“纲”,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地说,《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教学大纲》则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研究《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既要关心《考试说明》中调整的内容,又要重视今年数学5种版本《考试说明》的比较。我们可以结合上一年的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
今年对新、旧教材中都有的内容和交叉的内容要多加注意。数学高考的《评价报告》指出:“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首先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总复习中要充分重视主干知识的支撑作用。”“今年全国就读普通高中的新生已全部使用数学新课程教材。今后数学命题应该更加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了解使用新课程考生的实际情况; 吸收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高考数学科考查更加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 初中政治,我们要把好方向,就必须吃透《考试说明》,才能少做无用功。
二、强化通性通法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处长任子朝所说的,“不能借口能力考查和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的知识点看起来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过,但它属于“一捅就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也是有的。“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已经不多,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2016小升初数学数的整除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式与方程(2)》教案
小升初数学考点枚举法的概念
2016小升初数学整数和小数复习
2016小升初数学立体图形的概念学习
2016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之比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专项应用训练题二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之平均分
小升初数学容斥原理的学习
2016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大全
2016小升初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重点复习之万以内的数
精编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必修2
2015—2016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西师版)
2016二年级数学几何小实践期末知识点
2016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2016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试题(北师大版)
2016六年级期末数学知识点之常用数量关系式
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卷(苏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式与方程(1)》教案
2016必备小升初数学乘法原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2016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除法复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专项应用练习题
2016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易错题
2016小升初数学分数与百分数知识点
2016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苏教版)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加法原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