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6
收藏
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如何教?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有“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任务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千以内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
其中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计数单位有:一、十、百、千。
在数中,数位由低到高是从右向左排列的。
数的组成:351是由3个百、5个十、1个一组成的;403是由4个百、3个一组成的;520是由5个百、2个十组成的。
数的读法:在读数前先要弄清每个数在什么数位,比如:418中,4在百位、1在十位、8在个位。写读法的时候,先从左到右(即从高位到低位)用汉字写数,在哪个数位,就在后面补上计数单位,个位的计数单位不必添在后面,连接起来后,便是数的读法。
需要注意的有:十位上1的读法。
418读作:四百一十八。
在读两位数时,十位如果是1,则直接读十几。如14读作十四,而不是一十四;19读作十九,而不是一十九。
但在读三位数时,十位如果是1,则要读成一十几。如319读作三百一十九,而不是三百十九;512读作五百一十二,而不是五百十二。
需要注意的还有:0的读法。
0在数的末尾怎样读?(答案是:不读)
如510读作:五百一十。(百位是5,先读五,再添上百;十位是1,先读一,再添上十;个位是0,不读。)
又如:600读作:六百。(百位是6,先读六,再添上百。十位与个位的0相连,都在数的末尾,就都不读)
0在数的中间怎样读?(答案是:读零,但不必添上计数单位)
如:408读作:四百零八,而不是四百零十八。(具体读的过程是:百位的4,先读成四,再添上百;十位是0(即没有计数单位),读零;个位是8,读八;连起来就是:四百零八)
数的写法:
1.如三百一十四,写作:314。(找关键词,即计数单位:百、十;百位是3,十位是1,个位是4)
2.如九百二十,写作:920。(找到计数单位:百、十,即百位是9,十位是2;个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就写0占住个位。如果不写,则变成92了。)
3.如八百零八,写作:808。(找到计数单位:百,百位上写8,十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因为在读法中没有找到几十,只有个零,所以十位写0,个位写8)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word复习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word导学案1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矩形四点共圆)flash动画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1《多姿多彩的图形》word导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3《角》word教案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画圆)flash动画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第四章《几何图形》word全章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3.1《角》word公开课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2《直线、射线、线段 》word教案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第1课时)PPT课件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垂直于弦的直径)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垂直于弦的直径)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1.2《点、线、面、体》word教案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垂直于弦的直径)PPT课件3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垂直于弦的直径)PPT课件2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圆)PPT课件1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圆)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3课时)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3课时)学案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弧、弦、圆心角)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3《角》word学案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弧弦圆心角)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word导学案2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弧、弦、圆心角)PPT课件3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word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2《直线、射线、线段 》word随堂练习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第二章《整式的加减》word复习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