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6
收藏
数学是一种工具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所学知识浮于表面,不愿意深究。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二、教法分析:
1、 在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3、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4、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具体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8、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2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3《函数的应用》(Ⅰ)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1.2第1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3《幂函数》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2.1第2课时《积、商、幂的对数》PPT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2.1第3课时《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2.1《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2.3《待定系数法》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PPT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奇偶性》2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概念》ppt课件(3)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1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4《函数的应用》(Ⅱ)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2.2.1《对数与对数运算》ppt课件(2)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奇偶性》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2.2.1《对数与对数运算》ppt课件(1)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2.3《幂函数》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2.2《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概念》ppt课件(1)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1.4第2课时《函数的奇偶性的应用》PPT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2.1第1课时《对数的概念及常用对数》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ppt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函数的表示法》 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