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2
收藏
【摘 要】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数学 教育 在课程、教材、教法和 考试 制度上,都存在着教育的行政化和教师意志的主导化现象,使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常常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和实施。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顺应了数学教育的 发展 趋势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1999年3月正式组建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工作组经过专题研究、综合研究、起草标准和修改初稿四个阶段,历时近一年时间,研制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义教标准》)。《义教标准》的内容包括背景、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及分学段目标和课程实施建议,较好地体现了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初中数学的学科地位来分析,第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善于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 总结 ,这些 科学 思维方法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
第二,在初中课程中,数学是一门主要课程。它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同时,其他课程也为初中数学课程提供应用的问题和实验的条件。初中数学课程的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在日常生活、生产、服务和进一步学习中能够长远起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实验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树立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旧课程的差异
传统的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倾向,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给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应试教育则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让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与之相对应,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制度上,都存在着教育的行政化和教师意志的主导化现象,使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常常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和实施。大纲和教材将代数、几何分开,各自要求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上仍有要求过高的现象,并且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上注意不够,在数和形的应用上联系不够紧密。“不考试就不教”使大纲和教材中的选学内容流于形式,这也不易做到因材施教。
比较是发现差异的有效途径,差异是探寻改革方向的原点。一方面,初中数学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强调学生有计划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注重数学知识产生的 历史 (即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从基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教学背景是仿真的或现实的,教学媒体是多媒体,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多项交换。新课程的显着特点是不确定性,包括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的不确定,给教师留下更多的创新余地。另一方面,新课程注重微观结构的研究,提倡设立数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等校本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数学史的介绍,展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是一种数学意识,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恰当的应用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4小升初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点整理
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立体图形
小升初数学分数除法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数学数的读法和写法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简单的统计知识点归纳
2014小升初平面图形数学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重要知识点:货币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体积和容积考点
小升初备考:数学简易方程的知识点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透析
小升初数学小数的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数学重要知识点:整数
小升初数学常考的性质和规律
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简易方程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整数四则运算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数和数的运算基本概念
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数学概念归纳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之平均数问题
小升初数学平面立体图形的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小数四则运算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数论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立体图形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体积和表面积
2014数学小升初知识点之立体图形
2014小升初数学平均数问题知识点复习
2014小升初数学考试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数学: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重要的知识点:简易方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