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例题教学后的反思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应重视例题教学后的反思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应重视例题教学后的反思

应重视例题教学后的反思

2016-06-12 收藏

应重视例题教学后的反思一、反思解题思路,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由于学生的智力差异,每道例题教学后,总有部分学生对例题所讲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掌握得不牢固,因此,在例题教学后回顾和总结解题思路则显得十分必要。在反思中,学生对例题进行再认识、再理解、再提高,既加深了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教完例题后,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例1的解题思路。根据“已经做了5天”和“平均每天做75套”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已经做了的套数;已知计划做660套衣服,又求出了已经做了的套数,就能求出剩下的套数;知道剩下的套数和要求完成的天数,就能求出后3天平均每天要做的套数(即由因导果综合法)。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步骤:第一步求“已经做了多少套”,第二步求“还剩下多少套”,第三步求“后三天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才能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再根据综合算式提问:①“75×5”表示什么?②“660-75×5”表示什么?③“(660-75×5)÷3”又表示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进一步帮助学生理顺和掌握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

二、反思解题方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完每道例题,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比较哪种解法较为简捷,进一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第十一册54页的例4教学之后,教师可问学生: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如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

以九月份生产玻璃的箱数作单位“1”,得解法:20000÷(1+1/3)。

解法二

以十月份生产玻璃的箱数作单位“1”,解法为:20000×(1-1/4)。

解法三

用归一法解:20000÷(3+1)×3解法四用方程解:设九月份生产玻璃x箱。得方程(20000-x)÷x=13。

这样引导学生从同一例题中探求不同的解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反思题目变式,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某些例题在教学后,还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改变题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变式教学。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某类应用题结构和特征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十一册49页的例2,在教学后可进行如下变式训练

1.变换条件。将题中“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变换为:

(1)六月份比五月份少捕了1/4;

(2)六月份捕鱼是五月份的(1+1/4)倍;

(3)相当于六月份捕鱼吨数的4/5;

(4)六月份比五月份的4/5多100吨。

2.?变换问题。将题中“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变换为:

(1)五月份和六月份一共捕鱼多少吨?

(2)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鱼多少吨?

(3)五月份捕鱼吨数是六月份的几分之几?这样,通过一题多变和一题多问,增大了题目的知识容量,训练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反思引申推广,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很相似,如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某些例题作适当的引申,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规律,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教学第十一册58页的例5这道工程应用题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规律进行反思,学生容易发现工程、相遇、注水等问题有着相似的数量关系及解法。

如相遇问题:“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20分钟,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30分钟。现两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几分钟相遇?”算式是:1÷(1/20+1/30)=12(分)。

做衣问题:“一匹布,全部用来做上衣可以做20件,全部用来做裤子可以做30件。如要求做套装,这匹布可以做多少套衣服?”算式是:1÷(1/20+1/30)=12(套)。

注水问题:“有一水池,单开甲管20小时可注满水,单开乙管30小时可注满。如两管同时齐开,几小时可将水池注满?”算式是:1÷(1/20+1/30)=12(小时)。

通过这样的反思,扩大了例题的应用范围,沟通和总结出具有相同数量关系的不同问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