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学科的语言文字教学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优化数学学科的语言文字...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优化数学学...

优化数学学科的语言文字教学

2016-06-12 收藏

优化数学学科的语言文字教学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心理学的观点是:“思维是以词语为中介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在 思考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思想的形成、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语言材料来实现的,反之思维发展也能促 进人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言语交流水平。笔者做过一个小调查:学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其他学科如美术、 自然、劳动成绩不一定优秀,但有近94%的学生语文成绩却是优秀,而且没有一个学生语文较差。从这个结果 反思得到: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理解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突出语言文字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提供感性形象,理解文字概念

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有一定过程的,正如列宁所说,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学生认识和掌握概念通常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过程。感知是掌握概念的开始,书本上往往是 以文字形式描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形象,架起“生动的直 观”到“抽象的思维”的桥梁,促使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理解“围成”的含义,我除了从正面让他们观察不同 形状、大小的三角形外,又提供了反面的感性形象:

附图{图}

图(1)还有一个缺口,没有全“围”起来;图(2)围的方法不对,三条线段没有首尾相连;图(3)三条 线段没有“围”起来, 都有缺口。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

二、呈现描述载体,总结定律、法则

新教材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发挥主体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家第斯多 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心理学家鲁宾斯坦也指出:“任 何思维,不论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总结法则,在这过程中提供丰富具体的物质载体,作为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例证。

例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通过以下三个等式:

(5×4)×2=5×(4×2)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导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1)都是三个数相乘;(2)左边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右边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3)乘积相等。 把这三个特点稍加组织和整理,就是 书上的“乘法结合律”。若是忽视了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不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死记这个结论也会事倍 功半。

同样,在归纳法则的过程中,呈现描述载体也是必需的。在归纳计算法则时,师生可以共同回忆例题的计 算过程,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计算时,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再怎么办?……有了具体 的实例和实践过程作描述的载体,学生往往能水到渠成地总结法则。学生抽象概括水平较低的时候,进行上位 学习时要重视下位材料的提供,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三、开展复述训练,理清思维过程

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教师要重视学 生的复述练习,紧密结合教材,巧妙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化“意会” 为“言传”。

8 15 7 1 1

例如:计算─×[─+(─-─)÷─]。完成后要求学生复述:

9 16 16 4 2

这道题有小括号、中括号、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

7 1 1

─-─,得到的差再除以─,第三步算中括号中的加法,得出的和去乘

16 4 2

8

─。这样把计算时审题分析的过程梳理了一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

,提高计算正确率,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文字题的分析能力,一石三鸟,何乐不为?

四、生成正确的语感,发掘题意的内涵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 过程”。语文教学非常强调阅读中的语感,数学学科的一些文字题、应用题的文字叙述也同样需要学生生成正 确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达到对语言文字和题意的领悟与把握。

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发电厂现在每天烧煤13.2吨,比原来节约1.2吨,现在烧300天的煤原来只能烧 多少天?”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式:300÷(13.2+1.2)。显然这些学生“读”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正确的 语感,从而曲解题意。题目中的“300”是现在烧煤的天数, 应把“烧300天的煤”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列式 是13.2×300÷(13.2+1.2)。

数学语言的语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经验的结晶。语感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平时 教师就要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受力。

五、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中的“读”集中在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等方面,这与阅读语文的文章不一样。语文强调反复阅读, 读出感情和意境来,数学的读要读出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来。随着年级的升高,可由教师范读、领读逐 步过渡到集体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①在阅读中会抓关键字;②在阅 读中会抓重点词;③在阅读中会抓中心句;④在阅读中会展开联想,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事 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心理学家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书本上的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知识点组成 了知识链和知识网。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联系、想象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