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2
收藏
怎样上好“测量土地”一课根据教学要求,在教过“面积与地积”的有关知识之后,应让学生实地测量土地。将课堂由室内搬到室外,教学方法由老师讲解为主变为学生动手为主。具体实施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好课前准备。 一方面是准备教学工具,如钢卷尺、皮尺等。另一方面是知识准备。两方面比较起来,知识准备更为重要,恰恰又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认为,土地测量知识,学生在书本上都学过,这堂课无非是实践一下而已。殊不知,这堂课牵涉的知识较多,学生只要对哪一点知识有所淡忘或者混淆,就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系统复习一下有关知识,为学生上好这堂课作好知识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说来,要作好四个方面的知识准备:①要系统复习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②要让学生弄懂计算各种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③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图形选择最佳方案,确定图形的“长”“宽”“高”等;④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割补方法,并能熟练地确定最佳割补方案。
第二,组织好集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集体教学,是指到达测量现场以后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也往往容易被有的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把学生拉到现场后,简单讲几句,就喊解散,进入分组活动。我认为,不利用集体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消化有关知识,分组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一堂实践课,集中在一起怎么实践?不然。我认为可以安排如下几个活动,既是“集体”,又是“实践”:
1?抽一位(或几位)学生用目测法测量一段实际距离,再用步测法复查,然后由另外的学生用插杆法检验测量结果。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运用(或观摩)了测量中的目测法、步测法、插杆法;二是学生实际感受了书本上天天接触的一些表示距离的概念,比如知道了100米有多长,自己大约要走多少步。
2?抽几名学生量出1公亩的面积,使大家知道1公亩是多大一块地方。
3?指定学生量出1公顷的面积,让大家将“1公顷”和“1公亩”的大小进行比较。有了这次比较,学生以后再也不会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当然,如果找不出1公顷大的地方,也可“变通”一下,比如测量足球场和篮球场,看哪种球场的面积更接近1公顷,以此建立公顷的概念。
4?任选一块规则土地,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底”“高”等,然后测出土地的面积。
5?任选一块不规则土地,让大家讨论割补方案,然后指定几位学生测量。
第三,安排好分组活动。让学生2人一组或3人一组,带好工具测量呈各种图形的土地的面积,然后汇集测量结果,检查这些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向学生布置一道不定期的作业:测量一下,自己走路时的步距一般是多少,然后用步测法测量出几块土地的面积。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学反思
小升初数学单位换算专项测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2016)
小升初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项训练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第3节解直角三角形
小升初数学统计图知识点复习指导
第1节相似三角的判定方法知识点: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7章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试题精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验卷(2016)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6章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课时)
2016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二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面向量知识点
2016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测试卷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等腰三角形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6章知识点分析:反比列函数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6章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课时)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青岛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6章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课时)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模拟题(必做)
必备的2016中考数学考点:直角三角形
2016中考数学备考知识考点:相交线的相关定义
2016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整式的除法
小学数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小升初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总复习资料2016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第1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016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真题训练
小升初数学必背定理公式总结
2016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概率与统计
2016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测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