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测量土地”一课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怎样上好“测量土地”一课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怎样上好“测量土地”一课

怎样上好“测量土地”一课

2016-06-12 收藏

怎样上好“测量土地”一课根据教学要求,在教过“面积与地积”的有关知识之后,应让学生实地测量土地。将课堂由室内搬到室外,教学方法由老师讲解为主变为学生动手为主。具体实施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好课前准备。 一方面是准备教学工具,如钢卷尺、皮尺等。另一方面是知识准备。两方面比较起来,知识准备更为重要,恰恰又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认为,土地测量知识,学生在书本上都学过,这堂课无非是实践一下而已。殊不知,这堂课牵涉的知识较多,学生只要对哪一点知识有所淡忘或者混淆,就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系统复习一下有关知识,为学生上好这堂课作好知识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说来,要作好四个方面的知识准备:①要系统复习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②要让学生弄懂计算各种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③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图形选择最佳方案,确定图形的“长”“宽”“高”等;④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割补方法,并能熟练地确定最佳割补方案。

第二,组织好集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集体教学,是指到达测量现场以后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也往往容易被有的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把学生拉到现场后,简单讲几句,就喊解散,进入分组活动。我认为,不利用集体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消化有关知识,分组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一堂实践课,集中在一起怎么实践?不然。我认为可以安排如下几个活动,既是“集体”,又是“实践”:

1?抽一位(或几位)学生用目测法测量一段实际距离,再用步测法复查,然后由另外的学生用插杆法检验测量结果。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运用(或观摩)了测量中的目测法、步测法、插杆法;二是学生实际感受了书本上天天接触的一些表示距离的概念,比如知道了100米有多长,自己大约要走多少步。

2?抽几名学生量出1公亩的面积,使大家知道1公亩是多大一块地方。

3?指定学生量出1公顷的面积,让大家将“1公顷”和“1公亩”的大小进行比较。有了这次比较,学生以后再也不会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当然,如果找不出1公顷大的地方,也可“变通”一下,比如测量足球场和篮球场,看哪种球场的面积更接近1公顷,以此建立公顷的概念。

4?任选一块规则土地,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底”“高”等,然后测出土地的面积。

5?任选一块不规则土地,让大家讨论割补方案,然后指定几位学生测量。

第三,安排好分组活动。让学生2人一组或3人一组,带好工具测量呈各种图形的土地的面积,然后汇集测量结果,检查这些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向学生布置一道不定期的作业:测量一下,自己走路时的步距一般是多少,然后用步测法测量出几块土地的面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