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诱导编题法”激发学生求知欲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运用“诱导编题法”激发...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运用“诱导...

运用“诱导编题法”激发学生求知欲

2016-06-12 收藏

运用“诱导编题法”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目标是师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归宿,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反馈矫正等教学环节 ,都是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激励功能,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导向功能 。因此,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正是目标教学的特色之一。

展示教学目标要讲究方式和时间,这不仅是一种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它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下面,笔 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展示教学目标,谈点个人的看法,愿与广大教师共同磋商。

展示教学目标的形式:要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

展示教学目标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口述形式,教师用语言叙述目标;二是书面形式,教师将目标写在黑板 上或教学挂纸上;三是投影形式,教师用投影仪将目标投影在银幕上。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不多,对 文字的理解能力差,展示目标的形式采用口述形式为宜,即教师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讲述教学目标的内容。中高 年级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可采用书面形式或投影形式。

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低年级数学课,一般都采用书面形式展示目标,或把目标写在小黑板上,或教师带学生 对照书本念一遍,或教师让学生齐读一遍,等等。这样学生对目标理解不深,起不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但却占 用较多的教学时间,由此分析,这种方式使目标的展示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了。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展示目 标的方式和时间。

展示目标的方式和时间:要从教材内容出发

展示目标的时间有三种情况:一是新授前展示;二是新授中展示;三是新授后展示。展示目标的方式也有 三种:一是一次性展示;二是逐步展示;三是随讲课提纲展示。如何做到适当展示目标?这要从教材内容的实 际出发。

(1)对于通过一个例题或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达到几条目标的教学,采用新授前一次性展示目标为宜 ,这有利于保持例题的讲解或实验操作的完整性,有利于发挥目标的激励性功能。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数学P52例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 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通过这个例题的讲解,要求学生同时达到三条目标:①知道什么叫比例尺 ;②知道比例尺的通常写法;③知道求比例尺的方法。

(2)对于能够分解为几个层次,而每个层次只要求学生达到一条目标的教学,采用在新授过程中逐步展 示目标为好,这样使新授过程更有条理,将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又如:人教版第七册P64“小数的性质”,这节教材可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例2小数 大小的比较,从中导出小数的性质;第二层次通过例3、例4,说明小数性质的作用。要求学生分别达到两条 目标:①懂得小数的性质(理解);②会运用这一性质化简小数或将一个数改写成几位小数(应用)。

(3)对于段落层次很明显的教学,可以采用随板书提纲展示目标,其操作程序可设计为:板书提纲—— 讲课——再板书提纲——讲课——总结(揭示目标)。

例如:讲授人教版第八册数学P60第一节“分数的意义”,教师在新授过程中逐步板书下面的提纲:

①分数的产生;

②单位“1”的含义;

③分数的意义。

新授结束后,教师针对提纲进行总结,并在每条提纲的前面加上外显性动词,在后面加上水平层次的述语 ,即提纲变成了目标:

①知道分数的产生(识记);

②懂得单位“1”的含义(理解);

③明确分数的意义(理解)。

这种展示目标的方式,既发挥了目标的激励性、导向性、有序性和可测性的功能,又使整个新授流程畅通 ,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把常规教学的长处与目标教学的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总之,展示教学目标要做到灵活,应从学生对象和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方式, 以便更好地发挥目标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