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2016-06-08 收藏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一环节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展示空间中,务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自由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浅见。

一、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变被动为互动,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智力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生成过程,是学习的主体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以为这里所说的“和谐发展”,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要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人也只有在乐观快乐的情感中,智慧和才华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要始终设法求变,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轻松、乐观、快乐起来,能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快乐的生活,所以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智力劳动。要想达到使学习变成快乐的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过去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的状态,而转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动状态,教师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引导学生运去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另方面,也要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需要和问题,把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作为切入点,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及世界观,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者。

例如在教授《探索规律》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安排本节课的内容: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唱儿歌,背儿歌,现在我们随着音乐共同回到快乐的童年时代(约2分钟)

(放录音)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学生不由自主合)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通跳下水;

老师在黑板上边听边写:

1,1,2,4,1

2,2,4,8,2

3,3,6,12,3

4,4,8,16,4

(关录音)老师领:n只青蛙,学生合: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老师补写:n ,n ,2n,4n ,n

二、动手实践,自我探索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准备了一张纸,现在拿来将它对折,要求如下: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生:折纸、数折痕。(教师发现此时同学手中的纸已出现了许多折痕,数起来很不方便)

师:现在重拿一张纸,两人合作,折一次便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折痕。

师生双边活动:填表、找规律。

对折次数1 2 3 4 5 6 7

折痕条数1 3

师:对折1次1条折痕,纸成了2层,再折1次就增加了条折痕,折痕为3条,纸变成了4层;若再折,折痕就会增加几条?

生:增加4条,即折3次折痕为7条。

师:对折4次,折痕为几条?

生:对折4次,折痕为15条。因为折3次生是8层,再折折痕会增加8条,是7+8条。

生:折1次,折痕为1条,折2次,折痕为1×2+1=3;折3次,折痕为3×2+1=7;折4次,折痕为4×2+1=9。

师:很好,折的次数越多,折痕也就越多。要一个一个数是不容易的,我们应该边折边数,看看增加条痕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不仅很容易的就能得出其规律。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