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
收藏
相遇问题的十种训练形式1.视图训练。这种训练,旨在能使学生凭借直观图形,进一步感知“相遇问题”,认识其特点。如:仔 细观察下图,再填空。
(附图 {图})
李成和孔华的运动方向是( ),从同时出发到相遇,经过了( )分钟,A、B间的路程等于( )和 ( )两段路程的和。
2.推理训练。即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如:画出下题的分析思路框图。
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436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 。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3.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际解题中,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如:根据 所求问题填写关系式,再解答。
李明和陈亮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李明每分走75米,陈亮每分走50米,6分钟后两人相 遇。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米?
( )×( )=( ),
( )×( )+( )×( )=( )。
4.补题训练。要求学生结合已知条件,补充相应的问题,或从问题、算式出发补充需要的条件。如:
(1)两城之间的公路长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 时行37千米。
①补充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
问题————,解答————;
②补充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
问题————,解答————;
③补充一个问题使它成为四步计算应用题:
问题————,解答————。
(2)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驶60千 米,————。求甲、乙两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根据下面的算式补充条件:
(65+60)×[10×2÷(65-60)]。
5.多解训练。如:
小强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小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2千米,小明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强 骑自行车速度的4倍,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多种方法解答)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先后用下面三种方法解题:
①12×3+12×4×3;
②(12+12×4)×3;
③12×(1+4)×3。
6.说算理训练。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出其表示的实际意义,能够提高他们思维的准确性及算理的清晰度。 如:
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470千米。快慢两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 行44千米。
①470÷(50+44)表示————;
②470-50+[470÷(50+44)]表示————;
③(50-44)×[470÷(50+44)]表示————;
④470-(50+44)×3表示————;
⑤(470-94)÷(50+44)表示————。
7.选择训练。即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来选择正确算式的练习,它可以使学生建立条件、问题 、算式间的对应关系,锻炼辨析能力。如:
东西两城相距405千米。一列货车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从西城开往东城,开出3小时后,一列客车 以每小时65千米的速度从东城开往西城。
A、405÷(55+65);
B、(405-55×3)÷(55+65);
C、(405-65×3)÷(55+65)。
(1)表示两车同时相对开出求相遇时间的算式是( );
(2)表示货车开出3小时后,客车才开出,求货车再经过几小时与客车相遇的算式是( );
(3)表示客车开出了3小时后,货车才开出,求客车再经过几小时与货车相遇的算式是( )。
8.判断训练。如:
甲乙两城相距855千米。从甲城往乙城开出一列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3小时后,从乙城往甲城 开出一列快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将同慢车相遇?
根据题意,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方框里打“√”,错误的打“×”。
□855÷(60+75);
□(855-75×3)÷(60+75);
□(855-60×3)÷(60+75);
□(855+60×3)÷(60+75);
□(855-60×3)÷75。
9.变式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变条件、变问题、变事理的练习,有利于他们找出题目的差异和内在联系, 融会贯通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灵活变通能力。如:
基本题: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①,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②, 经过3小时相遇/③。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变条件:A.变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少行10千米”,B.变②为“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1 0千米”;C.变③为“4小时后还相距20千米”。分别怎样解答?
老师教研论文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018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函数
2017-2018学年数学教研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班主任上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教给思考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加减混合》听后反思
中考数学复习必须做好哪几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7-2018学年小学数学下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教师随笔 针对期末考试的思考和改进
2017-2018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老师学习随笔 数学老师的“微班会”
小学数学德育案例
《3的倍数的特征》听课反思
2017-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上学期工作总结
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叙事 一起读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培优补差计划
2018年中考数学备考:需记准定理
2017-2018学年小学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发现教育分析
六年级数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思路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2017-2018学年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8年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让数学与生活同行——小学二年级数学组校本教研经验汇报
小学数学老师2018年工作计划
一年级《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