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多媒体技术活化课堂教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6-06-07 收藏

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对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有着标志性影响,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活化课堂教学应当成为新课标下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文就针对多媒体技术本身特点谈谈如何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意识.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模式 活化

作为新课标的载体——新教材已经在使用,因而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摸索出一种适合新课标的教学模式,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促进学生全身心领悟和感受到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一些浅薄的探索.

一.用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数学教师的必要任务.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涵的有趣因素与艺术魅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充分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时,应该充分考虑给认知主体以各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奋区”.

例如我们在教学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的引入新课时,不应只是单纯为了教学内容简单交代几句就直接进入新课教学,如此上课就平平淡淡,毫无生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亦无好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引入课题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如下画面: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海,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 一叶小舟在波浪中上下颠簸,波浪一浪一浪向岸边来……

学生在欣赏完片段后,会被这个画面吸引,马上就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给这个画面?图中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老师稍作提示,这个片段中有潮涨潮落的现象,有日升日落、有波涛的一浪推一浪的变化现象,有岸边人来人去的现象……这些现象有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启发学生了解这些现象都是周期性现象,从而说明周期现象是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数学学习去认识这些现象,而与周期性现象密切联系的数学知识就是三角函数,继而引出三角函数这一章.这样的设置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享受数学,并自然地形成数学是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这一本质特征的意识.

二.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指导下插上创新的翅膀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创新往往建立在数学美感的指引下,在自由想象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的结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载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效地去搜索与数学问题有关的知识, 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至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对苏教版必修5第51页例4有关雪花曲线的研究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对一个正三角形进行若干次循环迭代,这样可以看到一条奇妙美丽的曲线,师生能共同从电脑屏幕中体验“雪花曲线”的生成过程,然后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的有关知识,师生共同研究出“雪花曲线”的特点:①它是一条边数有无穷多,到处是尖端,不光滑的、连续的封闭折线;②它的周长为无穷大,而它所围成的面积是有限的.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一个美妙分支——分形,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又如在苏教版必修4《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这一节课中,利用《几何画板》,先根据正弦线的定义,动态地画出正弦曲线,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创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探索出画余弦曲线的方法(通过直线y=x转化成正弦曲线).这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后,还可以主动进行探索,如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引申与推广等,借助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这种引申推广很容易产生质的飞跃,获得新的结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借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形结合”完美组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活动的、具体的对象比静止的、抽象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与接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障碍很多的原因是缺乏具体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而导致的,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真正实现“数形结合”,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更易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比如在苏教版必修4“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时,可以利用《数理平台》软件,先将A、ω、φ分别用一条可变的线段来表示(相当于三个参数),接着利用“标准函数工具”工具菜单在屏幕中画出一条正弦曲线,然后依次改变A、ω、φ所对应的线段长度,来改变A、ω、φ的值,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图象的振幅变换,相位变换与周期变换,操作非常简单、快捷,这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用粉笔来描点作图更有效率,以前数学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通常感到很头痛,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其优越性不言而喻.

新教材特别注意数学软件在新教材中的整合,教师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或《数理平台》演示让许多内容变得更形象明了,让学生在数形之间体味数学的乐趣.

四.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要求要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庞大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从而进一步达到深化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苏教版必修1中有这样一道探究题:当时,方程 只有一个解吗?

我让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作出函数y=ax和y=logax(a0,且a≠1)的图象,设计底数a是可以拖动变化的.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在拖动a值的过程中发现:当0当11.45时,两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见图(3));

当a≈1.45时,两函数图象开始没有交点;

当a1.45时,两函数图象没有交点(见图(4)).

在本案例中,借助于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己探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确实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激情,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操作数学软件,积极动手、动脑,卓有成效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陶维林,《4.03版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