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
收藏
如何教好数学的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教学过程所积累的主要知识点。怎样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借助感性材料作铺垫。
任何理性认识都源于感性认识。教学时如果条件许可,应尽量多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直观的感知材料,并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方式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以认识概念的内部运动轨迹,然后用词把它概括标志出来。它是培养学生采用集中思维揭露概念本质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概念的有效途径。
二、变换角度多方说明。
因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常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为防止学生断章取义,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就应充分运用变式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加以补充说明。例如讲“垂线”这个概念时,不但要用⊥号来表示,而且要用多种特殊图形来透视概念的含义。
三、突出本质特征。
一个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附带着许多无关特征,它的干挠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难易。在传授知识时,教者若抓住了重点,并通过训练反复加以强化,学生便能把握着概念突现出来的实质,尽量减少乃至消除外来因素的影响。反之,学生将会在事物特征被掩盖的情况下模棱两可,甚至不知所云。
四、及时下定义。
下定义的过程,是对概念本质特征的一种归纳巩固过程。对于抽象的概念,过早的下定义,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但定义下得太迟,又使学生的已有知识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更不利于概念的定型化教学。
五、把握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与内涵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大大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明晰度,提高鉴别能力,避免张冠李戴,为此,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相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及联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六、具体运用。
概念的获得是由个别到一般,概念的运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 次形象化和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当然,掌握概念的办法远不如此。这里仅是抛砖引玉。
2015-2016年初二数学上册期末模拟测试题(带答案)
针对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2015
人教版2014初二数学暑假作业本
2014年初二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测试题
2014年初二数学暑假作业第二学期试题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测试题
数学暑假作业初二下学期试题精选
2014年初二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精选
初二暑假作业数学答案2015苏教版
暑假作业八年级数学答案15年
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本2014年
2014年初二数学暑假作业试题人教版
2015年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湖南2014初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必备暑假作业答案
2014年初二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精选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暑假作业(人教版)
初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2014
2015初二年级数学必备暑假作业答案
16年秋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训练题
2015数学初二年级暑假作业(数学天地)
2014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测试题精选
初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2016年)
人教版数学初二暑假作业答案
2015年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过关试卷
201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精选
初二数学暑假作业2015年
暑假作业九年级数学习题集
2016年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试卷
数学初二年级暑假作业试题(苏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