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
收藏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 行启发。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启发式的形式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反问启发 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 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 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 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 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 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 (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二、推理启发 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 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 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 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 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笼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
三、判断启发 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拔,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判断历史结论的 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 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 原因;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 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 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 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
四、类比启发 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 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与“鸦片战争” 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 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 的深度。此外,也可以横向类比启发。例如,将东西方在公元前5世纪的两位有辩证思想的哲学家老子和赫拉克 利特的观点进行比较。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五、扩散启发 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 ,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 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 的异同。④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戍变法却不能?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 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当然关于启发式的教学还有很多形式,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
《图形的拼组》教后反思
《圆的周长》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的整理复习》说课稿
《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二年级《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课堂教学反思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反思二
《9加几》教学反思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和除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二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课堂实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加法》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找次品》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说课稿
《认识平行》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图形》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