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如我所愿”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如我...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孩子们为什...

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如我所愿”

2016-06-06 收藏

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如我所愿” 小学数学教师无一不上过《认识时间》这节课,这是个传统内容,也是学生在小学低年段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这一内容与学生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依据《新课程指导纲要》和《数学课程标准》学生要学习大众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理所当然新课改教材将其纳入其中。进入课改起始年级的我,又要再次和孩子们一起《认识时间》了。为了将课上得有趣而实在,我动了很多脑筋,花了很多心思。课前我让学生在家观察钟面,让学生提前一周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尝试认时间,强化时间观念。同时,我还拿来了家里的大挂钟,挂在教室的墙上,不时的有意的提醒学生关注时间,在心理上为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做好准备。心想有了观察的基础,还有这一系列的“暗示”,认识钟面应该不成问题了,可谁知,结果让我“大失所望”。

那是一个心情愉快的早晨,因为我看到孩子们都按要求带来了小闹钟,见此情形,我格外舒心。心想,这下好了,认识钟面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了,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时针应该是没问题的。这样想了,我上课时就这样尝试了。认识钟面这一环节,首先我请同位的小朋友互相说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学生们在那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的互相说着。(我很后悔,我的巡视不到位,当时,我拿准备的各种钟面了。)我象往常一样面带微笑,满怀期待的问孩子们:“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小朋友们,你们能把刚才交流的说给大家听听吗?”。“我知道”、“我知道”,孩子们纷纷叫道。小脸通红,小手高举,小嘴不住的叫着。我一看,心里格外高兴,“好,XX,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呢?”,“我的钟面上有小熊”;“你看呢?”我又问另一个孩子,“我的钟面上有史鲁比狗”;“你的呢?”,“我的钟面上有大公鸡在点头”。到这,我想:完了,前面的“鸭子”带坏头,后面的“鸭子”跟着学。“天啦,这些孩子的注意力都到什么地方去了?”听到他们说的这些“我不想听到的”我愣住了,简直要晕了,不知为什么会这样。没办法,当时我只好引导学生“发现”了钟面上的“12个数、长针、短针”………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孩子们不能‘如我所愿’的观察钟面呢?”,我违背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吗?对,我想到了,孩子们多数是6、7岁发儿童,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可爱的动物和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而不是有意去注意老师想让他们注意的在他们看来是枯燥无趣而老师认为是“本质”的东西。我在设计教学时,只想到尽量从生活原形中提取要学习的数学元素,而忽视了学生的注意倾向,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高估了学生排除干扰的能力,在这一细节上,我出了问题,以致课上出了“问题”看来,任何忽视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都是会受到“惩罚”的。同时,我的巡视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误区”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在另一个班,我改变教学又上了一次,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没有让学生观察小闹钟了,直接让学生观察课前自己和家长共同制作的钟面,这样就排除了很多无关的东西,学生直接就进入了“主题”。“钟面的认识”在自己独立观察、同位互说、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解决了。我也注意了巡视,及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了反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自主充分的通过自身还有同伴互助轻松的完成了对钟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必要并且良好的铺垫。

我独立承担了东西湖区的课改个人课题《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情境创设研究》的研究,其中就有着力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通过课题研究和对以上这一课的教学的前后经过的思考,我有了自己认为更为深刻的想法。以下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生活实物的有效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用具体的实物来表示数学内容是十分有效的。它的理由也十分简单,用具体实物来表示数学内容时,学生既有兴趣又有直觉的感染力,虽然如此,我们同样有理由对在课堂中使用具体的实物极其使用时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持怀疑态度。上面的教学片段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小闹钟蕴涵了教学内容,闹钟的外行以及闹钟内外的图案、颜色或动画不过是“12个数、分针、时针”的“情境衬托物”,“12个数、分针、时针”才是学生应注意的对象,而正是闹钟上可爱的小动物、卡通画、鲜艳的色彩图案、会动的小人和动物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到“12个数、分针、时针”上来,我不得不“引导”了。从学习心理学角度分析,如果学生不具备教师所希望是知识、能力和特征,那么学生就不容易按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去认识具体实物,使用具体实物也就只能产生偶然的联系。因此,闹钟这一实物的观察的时机是不对的。我不该在那时设置这一生活情境。

我承担的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在新课程实施这一大背景下的,这要求我要有较强的创造性的结合课题研究实施课程的能力,还要求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程实施有科学性反思的能力。我想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会更加注意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年龄特点以及以教材为文本和载体,更科学有效的创设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情境。让我和孩子们在有趣、现实的情境中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

相信,经过我们每位教师的努力,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课程的过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