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学期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1年秋季学期小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2011年...

2011年秋季学期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2011-09-06 收藏

一、班情分析

我担任的是二

(1)班的数学教学。这个班的学生人数四十二,属于人数比较多的班级,而且学生的流动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必须考虑到这点,以便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班的学生也存在不少差异,有的思维很活跃,表现欲特别强,课堂纪律还有待改善;还有的则上课纪律很好,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则相对弱些。针对这个特点,本学期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所偏重,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要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转向思维能力的开发。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每一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情境中轻松愉快的学习。

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已经有些成形,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向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上。

3、要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

4、加强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简单的应用问题。

5、应多关注后20%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3、5的乘法口诀(2课时)

4、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5、6的乘法口诀(3课时)

6、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

1、7的乘法口诀(5课时)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

4、整理和复习

5、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