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31
收藏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4年高二必修数学同步训练,希望大家喜欢。
1.下列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是()
A.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
B.匀速行驶的车辆的行驶距离与行驶时间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人的身高与视力
【解析】 A、B是函数关系,D无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不确定的关系.
【答案】 C
2.随机抽样中测得四个样本点为(1,2),(2,3),(3,4),(4,5),则y与x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A.y=x+1 B.y=x+2
C.y=2x+1 D.y=x-1
【解析】 x=1+2+3+44=52,y=2+3+4+54=72.
因为回归直线一定过点(x,y),所以A项符合要求.
【答案】 A
3.设(x1,y1),(x2,y2),,(xn,yn)是变量x和y的n个样本点,直线l是由这些样本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1-1-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图1-1-1
A.直线l过点(x,y)
B.x和y的相关系数为直线l的斜率
C.x和y的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
D.当n为偶数时,分布在l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一定相同
【解析】 由样本的中心(x,y)落在回归直线上可知A正确;x和y的相关系数表示为x与y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不表示直线l的斜率,故B错;x和y的相关系数应在-1到1之间,故C错;分布在回归直线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并不绝对平均,无论样本点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故D错.
【答案】 A
4.为了考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甲、乙两名同学各自独立地做了10次试验和15次试验,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回归直线分别为l1和l2.已知两个人在试验中发现对变量x的观测数据的平均数都为s,对变量y的观测数据的平均数都为t,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l1和l2都过点(s,t)
B.直线l1和l2相交,但交点不一定是(s,t)
C.直线l1和l2必平行
D.直线l1和l2必重合
【解析】 线性回归方程y=bx+a恒过点(x,y),故直线l1和l2都过点(s,t).
【答案】 A
5.若已知(xi-x)2是(yi-y)2的两倍,(xi-x)(yi-y)是(yi-y)2的1.2倍,则相关系数r的值是()
A.21.2 B.1.22
C.0.92 D.0.65
【解析】 由题意知r=i=1n xi-xyi-yi=1n xi-x2i=1n yi-y2
=1.2i=1n yi-y22i=1n yi-y2i=1n yi-y2=1.22.
【答案】 B
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14年高二必修数学同步训练,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镜像对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我来露一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倍的意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几百几十加减法”案例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抛硬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分桃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做家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除法”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法的估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月球旅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能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9的乘法口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镜面对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分苹果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倍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抛硬币》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找规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7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我长高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