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下册《抛物线》单元测试题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二数学下册《抛物线》...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高二数学下...

高二数学下册《抛物线》单元测试题

2016-05-27 收藏

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编辑了抛物线单元测试题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和小编一起加油努力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6江苏南通九校模拟,2)抛物线y=ax2的准线方程是y=1,则a的值为(    )

A.                     B.-                C.4                    D.-4

答案:B

解析:y=ax2 x2= y,又准线方程为y=1,故- =1,a=- .

2.(2016江苏苏州一模,5)抛物线y= x2的焦点坐标是(    )

A.(0, )                                 B.( ,0)

C.(1,0)                                   D.(0,1)

答案:D

解析:y= x2 x2=4y,其焦点为(0,1).

3.(2016中科大附中模拟,7)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焦点在y轴上,抛物线上点(m,-2)到焦点的距离为4,则m的值为(    )

A.4                      B.-2                 C.4或-4                  D.2或-2

答案:C

解析:设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则 -(-2)=4,p=4,故抛物线方程为x2=-8y,m2=-8×(-2),m=±4.

4.(2016湖北黄冈一模,11)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P(x1,y1)、Q(x2,y2)两点,若x1+x2=3p,则|PQ|等于(    )

A.4p                     B.5p                  C.6p                    D.8p

答案:A

解析:|PQ|=|PF|+|FQ|=x1+ +x2+ =x1+x2+p.又x1+x2=3p,故|PQ|=4p.

5.(2016江苏南通九校模拟,9)已知点P(m,3)是抛物线y=x2+4x+n上距点?A(-2,0)最近一点,则m+n等于(    )

A.1                      B.3                   C.5                      D.7

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P为抛物线的顶点(-2,3),故3=(-2)2+4×(-2)+n,n=7,m+n=?-2+7=5.

6.(2016浙江联考,7)一动圆圆心在抛物线x2=4y上,过点(0,1)且恒与定直线l相切,则直线l的方程为(    )

A.x=1                    B.x=                C.y=-1                   D.y=-

答案:C

解析:根据抛物线定义,圆心到焦点(0,1)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故l为准线y=-1.

7.(2016北京东城区一模,8)已知点P是抛物线y2=2x上的动点,点P在y轴上的射影是M,点A的坐标是A( ,4),则|PA|+|PM|的最小值是(    )

A.                     B.4                    C.                     D.5

答案:C

解析:|PA|+|PM|=|PA|+|PM|+ - =|PA|+|PF|- ≥|AF|- = - =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8.过点(0,2)与抛物线y2=8x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条.

答案:3

解析:两条切线和一条平行于对称轴的直线,应填3.

9.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作倾角为 的弦AB,则AB的长是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利用结论|AB|= .

10.(2016湖北十一校大联考,16)设PQ是抛物线y2=2px(p>0)上过焦点F的一条弦,l是抛物线的准线,给定下列命题:①以PF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②以QF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③以PQ为直径的圆与准线l相切;④以PF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离;⑤以QF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交.则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

解析:设P(x1,y1),PF中点为A( ),A到y轴的距离为 |PF|,故①正确;同理②也正确;又|PQ|=x1+x2+p,PQ的中点B( )到准线的距离为 ,故③正确,④⑤错误.

三、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10分,14题13分,共43分)

11.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焦点F的弦的倾斜角为θ(θ≠0),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求证:|AB|= ;

(2)求|AB|的最小值.

(1)证明:如右图,焦点F的坐标为F( ,0).

设过焦点、倾斜角为θ的直线方程为y=tanθ•(x-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并整理,得

tan2θ•x2-(2p+ptan2θ)x+ =0.

此方程的两根应为交点A、B的横坐标,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 .

设A、B到抛物线的准线x=- 的距离分别为|AQ|和|BN|,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有|AB|=|AF|+|FB|=|AQ|+|BN|=x1+x2+p= .

(2)解析:因|AB|= 的定义域是0<θ<π,又sin2θ≤1,

所以,当θ= 时,|AB|有最小值2p.

12.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一条焦点弦AB被焦点F分成m、n两部分,求证: 为定值,本题若推广到椭圆、双曲线,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解析:(1)当AB⊥x轴时,m=n=p,

∴ = .

(2)当AB不垂直于x轴时,设AB:y=k(x- ),

A(x1,y1),B(x2,y2),|AF|=m,|BF|=n,

∴m= +x1,n= +x2.

将AB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k2x2-(k2p+2p)x+ =0,

∴ =

= .

本题若推广到椭圆,则有 = (e是椭圆的离心率);若推广到双曲线,则要求弦AB与双曲线交于同一支,此时,同样有 = (e为双曲线的离心率).

13.如右图,M是抛物线y2=x上的一点,动弦 ME、MF分别交x轴于A、B两点,且?|MA|=|MB|.

(1)若M为定点,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

(2)若M为动点,且∠EMF=90°,求△EMF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1)证明:设M(y02,y0),直线ME的斜率为?k(k>0),则直线MF的斜率为-k,

直线ME的方程为y-y0=k(x-y02).

由 得

ky2-y+y0(1-ky0)=0.

解得y0•yE= ,

∴yE= ,∴xE= .

同理可得yF= ,∴xF= .

∴kEF= (定值).

(2)解析:当∠EMF=90°时,∠MAB=45°,所以k=1,由(1)得E((1-y0)2,(1-y0))F((1+y0)2,-(1+y0)).

设重心G(x,y),则有

消去参数y0,得y2=  (x>0).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M(1,-3)、N(5,1),若点C满足 =?t +(1-t) (t∈R),点C的轨迹与抛物线y2=4x交于A、B两点.

(1)求证: ⊥ ;

(2)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m,0),使得过点P任作抛物线的一条弦,并以该弦为直径的圆都过原点.若存在,请求出m的值及圆心的轨迹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由 =t +(1-t) (t∈R)知点C的轨迹是M、N两点所在的直线,故点C的轨迹方程是:y+3= •(x-1),即y=x-4.

由 (x-4)2=4x x2-12x+16=0.

∴x1x2=16,x1+x2=12,

∴y1y2=(x1-4)(x2-4)=x1x2-4(x1+x2)+16=-16.

∴x1x2+y1y2=0.故 ⊥ .

(2)解析:存在点P(4,0),使得过点P任作抛物线的一条弦,以该弦为直径的圆都过原点.

由题意知:弦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不为零,

故设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ky+4,代入y2=x,得y2-4ky-16=0,

∴y1+y2=4k,y1y2=-16.

kOA•kOB= =-1.

∴OA⊥OB,故以AB为直径的圆都过原点.

设弦AB的中点为M(x,y),

则x= (x1+x2),y= (y1+y2).

x1+x2=ky1+4+ky2+4=k(y1+y2)+8=k•(4k)+8=4k2+8.

∴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 消去k,得y2=2x-8.

轻松阅读

圆锥曲线的由来

圆锥曲线是圆、椭圆、抛物线与双曲线的总称,它们都可以通过不经过圆锥顶点的平面截圆锥面得到,圆锥曲线也因此而得名.

圆锥曲线是继直线、圆以后人类认识比较早的一类曲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详细研究圆锥曲线.他们曾用三种不同的圆锥面导出圆锥曲线,即用垂直于圆锥母线的平面截圆锥面,当圆锥的顶角为直角、锐角或钝角时,分别得到抛物线、椭圆和双曲线.公元前3世纪,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us)首次从一个对顶圆锥得到所有的圆锥曲线,并创立了相当完美的圆锥曲线理论.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抛物线单元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么,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