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收藏
根据理科生的实际特点,高考数学应该怎复习呢?下面查字典数学网带来了2016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希望大家认真复习!
《考纲》入手事半功倍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那么如何善加利用呢?以函数为例:我把《考纲》里对函数的要求都列出来,收集整理新课标全国卷(近两年以及2011-2012年的宁夏海南卷中的所有函数试题),对照《考纲》先弄清楚数学考什么,考过什么,要考什么,考到什么深度,做到有目的复习,不要没有方向乱复习。
重点知识落实到位
函数、导数、数列、向量、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等,这些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常考常新,经久不衰。因此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完成下面两件事情:
1.重点知识保证复习时间、研究题目特征,寻找通性通法、练习到位、反思到位、效果到位。
数学题一般都有其明显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特征能告诉我们解题的关键,实质上就是暗示了解题思路的突破口。通过对题目结构的观察、探究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相应的某些公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几何图形等知识,利用通性通法来实现所求问题的解决。
如:数列在高考中是必考内容,又是解答题的第一题,数列的求和又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学生通过专题复习、反复训练则可拿满分。
2.在复习巩固重点知识的同时完善知识体系,解疑,补漏:再忙也不要为了赶进度而不求甚解,先把发现的问题解决掉,不能还有我觉得是这样的模糊情况出现。如:(1)立体几何中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另一个平面。(2)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垂直交线的直线垂直另一个平面。这些命题为什么错误?在二轮复习时一定要通过解疑的方式弄清楚。
正本清源规范解题
高三数学的复习效果,最终显化的是一种解题的能力,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复习的成败,高考的输赢。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建议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1.审题规范化。学生拿到卷后要反复读题、对问题认真理解,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明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2、解题规范化。
语言叙述要规范、书写格式要正确、步骤要完整、字迹要清楚。解题后要反思一下有无其他解法,可使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新增内容注重辐射
新增内容是新课程的活力和精髓,而高考这部分内容的分值,远远超出其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高考既加大了对新教材中增加的线性规划、向量、概率、导数等知识的考查力度,也保持了将概率内容作为应用题的格局。因此,复习中要强化新增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新增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联。例如:用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成角问题,利用导数做工具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不等式证明的问题,亦成为高考解答题目的必考内容之一。
2016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就整理到这里了,更多高考第二轮复习资料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高考频道!
2016三年级下数学数列求和期末专项训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
2016小学数学智力题测试:分割平面
2016小学数学趣味游戏:数独游戏的运用
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和倍期末专项训练
2016小学数学趣味游戏之销售员的旅程问题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乘法知识点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2016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面积知识点
2016小学数学趣味智力题推荐:数鸡蛋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第五课时教案
2016三年级下数学盈亏问题期末专项训练
2016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知识点回顾简易方程
2016四年级期末考试知识点之相交与垂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查试卷
2016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练习试题
2016四年级数学期末考点精析之线的认识
2016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必考知识点
2016最新中考数学模拟试题
2016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之计数
2016四年级数学期末考点之角的度量
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专项复习题
中考数学模拟题及答案2016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第四课时教案
2016中考数学模拟卷
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2016四年级数学期末考点之角的概念
2016四年级下数学定义运算期末专项训练题
2016四年级数学期末考点精析之平移与平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