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收藏
方法对了事情才会事半功倍,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数学复习的二八四三原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大处着眼,细心领会两个成功公式
1.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闻名公式是V=X+Y+Z(V-成功;X-刻苦的精神;Y-科学的方法;Z-少说废话)。
2.四轮学习方略中,成功=目标+计划+方法+行动。
学习好数学要有刻苦拼搏的精神加科学的方法;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加上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方法,要天天见行动,苦干实干抓落实。要站在整体的高度,重新熟悉自己所学,总体把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及应用。
学校的老师和课外班的冲刺有周密的复习计划,你要与老师紧密配合。须知:围着老师转转得好,抛开老师转有自己的一套方案的学生,才能成为佼佼者。
二、做到对知识和能力要求心中有数,自身优势和不足心中有数1.主干知识八大块
①函数;②数列;③平面向量;④不等式(解与证);⑤解析几何;⑥立体几何;⑦概率﹑统计;⑧导数及应用。
要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有招法,并能自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函数是其中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2.把握四大数学思想方法
明确驾驭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其集中体现在四大数学思想方法上。
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是: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②数型结合思想③分类讨论思想④化归或转化的思想
3.学习好数学要抓住四个三
①内容上要充分领悟三个方面:理论、方法、思维;
②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
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④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要清楚);方法(能力)是暗线(要领悟、要提炼);思维(练习)是主线(思维能力是数学诸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是检验自己大脑潜能开发好坏的试金石。)
闻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数学是一个原则,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华罗庚先生还一再倡导读书要把书读得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假如说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学习12年数学的过程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那么复习的过程应该是深刻领会数学的内容、意义和方法,认真梳理、归纳、探究、总结、提炼,把握规律、灵活运用,把数学学习变得由厚变薄的过程,变成数学成为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的最有效的工具,成为自己做高素质现代人的重要武器。那时,做数学题就会得心应手。
三、光阴似箭,要争分夺秒
三个多月时间很短,但对考生来讲如同万里长征。要有艰辛的思想预备,很多成功考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信心和毅力比什么都重要。那些肯于用自己的脑袋学习,既有刻苦精神,又讲求科学方法的同学,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数学复习的二八四三原则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数学网预祝大家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高一必修2数学圆的方程随堂演练2016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随堂检测: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
2016年高一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整理
2016高一年级数学下册直线的方程随堂练习
苏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学期数学期中复习题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016人教版高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空间几何体
数学高一年级下册空间直角坐标系同步练习2016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直线与方程
高一数学下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同步练习2016
高一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重点
精编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必背知识点梳理
2016高一数学函数的表示法复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期末复习(带答案和解释)
高一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同步练习2016
2016学年高一数学《向量与实数相乘》知识点巩固
下学期高一数学期中复习题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016学年数学高一必修一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同步练习题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复习题(附解析)
苏教版高一数学《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练习题(附答案)
2016高一数学下册圆的方程专项训练
2016高一数学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高一下册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复习题2016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精选:立体几何
数学高一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4数学高一必修同步训练第二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