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收藏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查字典数学网特制定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根据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生猜想动手实验,互相交流,师生合作等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逐渐由实验过渡到论证。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验,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一.自主预习课本p126p127内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2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课前完成)
二.回顾课本p126p127思考下列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样知道的?
2、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吗?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回忆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
①画图
②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
③分析、探究证明方法。
4、要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观察图形,三个角间没什么关系,能不能象前面那样,把这三个角拼在一起呢?拼成什么样的角呢?
①平角,②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
5、要把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上述两种角,就要在原图形上添加一些线,这些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常画成虚线,添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如何把三个角转化为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呢?
① 如图1,延长BC得到一平角BCD,然后以CA为一边,在△ABC的外部画A。
② 如图1,延长BC,过C作CE∥AB
③ 如图2,过A作DE∥AB
④ 如图3,在BC边上任取一点P,作PR∥AB,PQ∥AC。
三、巩固练习
四、学习小结:(回顾一下这一节所学的,看看你学会了吗?)
五、达标检测:
1.、
六、布置作业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导学案(第二课时)
希望上文提供的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相关内容能够对大家有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
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总复习检测题
六年级数学双比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奥数兴趣小组测试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数学开放探索实践操作题4
六年级数学升学考试试题精选1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单元检测
六年级数学圆锥和其他立体练习
六年级数学圆椎的体积基础练习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学法指导及分类练习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1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学习预案
六年级数学双用率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奥赛竞赛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学习预案
六年级数学开放探索实践操作题2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卷
六年级数学圆锥体圆柱体判断题1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训练题
六年级数学平均数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开放探索实践操作题3
六年级数学复合应用题总复习
六年级数学开放探索实践操作题1
六年级数学圆椎的体积与单元检测
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习题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典型错例分析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小练习
六年级数学圆锥与其他立体积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