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第四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第四册一位...

第四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013-06-22 收藏

第四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设计理论

在《新课标》“总目标”中这样一段阐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切无处不在的。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出示例题——学生探究算法——师生共同归纳口算方法——应用练习。在《新课标》指引下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尝试、灵活迁移——合作交流、一题多解——评价体验、归类选择——基本训练、形成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设计特色

学生学习的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从事“活生生的数学的研究工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制第五册第64页《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A) 认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B) 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建立联系的意识。

C) 情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审美情绪;让学生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对本班学生的目标定位:

A)下限: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B)上限: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背景下,学生能发散性的、创造

性的、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的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分组:

合作组以异质分组,学习组以同质分组。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六、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情意引入

1.小朋友,老师小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这里是哪里?(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肯德基场景)前几天,老师在因特网上发现了肯德基爷爷发布的一条最新消息:为了感谢小朋友对肯德基的厚爱,肯德基将推出四款新产品:

汉堡套餐 每份23元 夹心薯条 每包1元

鸡香汉堡 每只18元 鸡块套餐 每份24元

2.小朋友你们想吃吗?

学习组统计一下,每个品种有几个想吃,并把人数填在表格里。

品种

汉堡套餐

鸡香汉堡

夹心薯条

鸡块套餐

价格

23元

18元

12元

24元

人数

师:看来每个小组统计出来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1.学生观察后齐声回答:肯德基。

2.学生个个垂涎欲滴,舔着舌头说:想吃!

3.学习组进行活动,统计人数。

汇报2个学习组。

设计思路:

选择以肯德基作为学习背景,学生熟悉而感兴趣,学习的是“生活化”的数学,提高兴奋点,引起关注度。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学习新知

1.探索算法:

师:如果要吃这些东西,需要花多少钱?

品种

汉堡套餐

鸡香汉堡

夹心薯条

鸡块套餐

价格

23元

18元

12元

24元

人数

4人

2人

4人

3人

师: 我们先来给这个组算算帐,好吗?

(1)先来算算最便宜的夹心薯条吧!4人吃价格为12元的薯条要花多少钱?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2×4)

(2)到底需要花多少钱呢?

(教师在12×4的后面画上“=”)

(3)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算一算!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苹果堂本子上。

(4)教师巡回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有困难组的学习,指导讨论。

2.小朋友能用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12×4=48,真能干!

(1)仔细看一看每种算法的计算过程,然后将这些方法分一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分成三类)

一类是连加,一类是把12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还有一类是把12拆成两个数。

板书: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拆成两个一位数

连加

请小朋友比较一下,三种方法计算起来哪种比较麻烦?(麻烦的方法我们一般不采用,边说边擦掉12+12+12+12=48这类方法。)

2)总结:我们已经发现了两种比较好的计算12×4=48的口算方法。你喜欢哪种?

3)发现最佳方法:

4)我们刚才只帮XX组算出了4人吃夹心薯条需要花48元。(指小组统计表)问:还能再请你们帮个忙吗?那汉堡套餐、鸡香汉堡、鸡块套餐,需要花多少钱吗?

出示活动方案:

任选一题,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组内交流


准备汇报

5)教师巡回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有困难组的学习,指导讨论。重点讲23×4的计算方法。

① 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② 可以选择“把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③ 师:看来这种把“两位数拆成

两个一位数”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乘法口算。那么,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是不是都行呢?咱们试试看好吗?

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写成:

60

24×3=72

12

能干的小朋友,可以把这些计算过程想在脑子里,因为是口算。

⑤还有别的方法吗?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引导:看来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到现在为止还是个好办法。

⑥小朋友们,你们还能证明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是适合与所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吗?

⑦学到这里,小朋友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1.

1)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2)指明B组的一个学生回答。

3)学生个体独立思考。

4)学生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自由的发表意见。

① 12+12+12+12=48(元)

② 6×4=24 6×4=24 24+24=48

③ 8×4=32 4×4=16 32+16=48

④ 10×4=40 2×4=8 12×4=48

⑤ 7×4=28 5×4=20 2×4=8

⑥ 9×4=36 3×4=12 36+12=48

2.

1)生思考后回答:是连加这种方法。

2)生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3)生意犹未尽地说:能!

4)生根据活动方案,学习组进行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

某组汇报18×2=36说说计算方法。

某组汇报23×4=92说说计算方法。

5)回答:

① 生:“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

② 生:不可以!因为23不可能拆成两个一位数,如果两位数再大一点就更不可能拆成两个一位数啦。

③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关注A组)

④学生说计算过程(A组 B组)

⑤把两位数拆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方法:(可能性不大)例:

11×4=44 把11拆成两个一位数

12×4=48 把12拆成两个一位数

44+48=92

⑥生 24×3=72

20×3=60

4×3=12

60+12=72

⑦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到只最好的方法。

设计思路:1.发挥学习组学习优势,以好带弱,以好启弱,共同进步。

2.通过分类,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发现本质特征的能力。

3.尊重每位学生不同的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4.在认知矛盾中产生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水道渠成的体会到“把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加深学生的印象,易于知识的掌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仿练:计算学习组的帐单。

1.肯德基爷爷说: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已经能正确地算出别人的帐单啦!现在就为自己算算帐吧!有没有什么问题?

2.太棒了!我决定要和肯德基爷爷建议一下,哪天肯德基爷爷要招收会计师,你们优先聘用。

(三)仿练。

1.学习组独立计算自己的帐单。

学习组交流,校对。

辅导路线:A B C(重点关注A组)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材料,进行模信性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2.我们是怎样学会的?

3.一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口算的呢?

(五)巩固练习:

1.师:累了吧!看段VCD。谁能最快的说出片名?你们想成为樱花道,流川风吗?我们来玩个投篮游戏吧!

2.课件出示篮球和算式

27×3= ( 27、 61、 81)

早信封里有三个圆片分别代表三个篮球,你认为哪个字是对的,就选与它一样颜色的小圆片投篮。

37×2= (64、 74、 20)

12×8= (96、 24、 86)

……

3.分层练习:

★1.肯德基爷爷的未来会计师们!你们愿意帮忙算一算这些帐单吧?

(四)课堂总结

1.学生个体回答: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我们是通过肯德基帐单学会的。

3.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在分别乘以乘数后,把他们的积相加。

(五)巩固练习

1.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2.全体学生玩“投篮游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品种

A套餐

B套餐

C套餐

价格

4元

3元

1元

分数

2份

3份

5份

总价

40> =□

30> 3=□

10> 5=□

3× =□

2× =□

9× =□

42>2=□

32> 3=□

19>5 =□

2. 11×5= 34×2= 18×3=

★ ★

1.肯德基生日聚会,每位小朋友需要付出13 元。

如果3位小朋友参加,需要多少元?

如果7位小朋友参加,需要多少元?

2.肯德基餐厅内,每张餐桌可以坐4人。15张餐桌可以坐多少人?17张餐桌可以坐呢?

★★★

1.肯德基生日聚会,每位小朋友需要付13元。

如果3位小朋友参加,需要多少元?

如果7位小朋友参加,需要多少元?

2.肯德基餐厅内,每张餐桌可以坐4人。

15张餐桌可以坐多少人?

17张餐桌可以坐呢?

3.圣诞节快到了,肯德基即将举行“庆圣诞,家庭环保大探险“活动,参加的家庭需支会231元的活动费用。消息一发布,就有3个家庭前来报名,他们共需要付多少元钱?

3.学习流程:

独立完成

(教师和A组商量完成)

学习组交流


全班交流

交流顺序:

A组 B组 C组

设计思路:1.学习到此,学生已感疲惫,为了再次引发他们的兴奋点,设计了人人参与的投篮游戏。

2.关注关爱每一个孩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难度梯度的练习,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