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上1.1 正数和负数教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人教版七上1.1 正...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

新人教版七上1.1 正数和负数教案

2016-05-06 收藏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探索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

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有关用负数表示的量并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我们已经学过那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体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2.让学生说出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有关用负数表示的量.

3.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下面的一些量,能用学过的数表示吗?

例1 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 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 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二.探究归纳

1.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分组讨论:上面这些例子中出现的各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虽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买出都具有相反的意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