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收藏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知识后,安排了一节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宏观世界中的大数,培养学生《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六大核心观念之一:数感。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较大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时,学会用科学的、方便的方法表示大数,同时为今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微观世界中较小的数据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2、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大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培养节约、环保等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突出重点措施:通过感受比较
2、难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间的关系。
突破难点策略:
1、通过数学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大数存在的普遍性;
2、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通过巩固练习与实际应用,再次掌握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大数并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间的关系。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情境教学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本课通过古代故事,现代文明介绍,涉及到了宇宙、航空、昆虫、人类等各方面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兴趣,经历数学问题情境,掌握知识,学会技能。
学法:情境激趣合作探究尝试运用感悟提升实践生活的一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愤悱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用FLASH动画演示棋盘与麦粒的故事: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呢?
(1)、让学生合作,尝试列式 1 + 2 + 4+ 8 + + 2 63 ,教师给出其结果
2 64 -1
(2)、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2 64 -1中的2 64
(3)、教师告诉学生其结果:18446744073709551615(粒),约为18450000000000000000
[设计说明]:此情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是对乘方知识的复习,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数。
2、出示宇宙星空图片,给出3个数据,让学生读出其中地球的质量。
(1)、银河系中大约有恒星:160 000 000 000 颗
(2)、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50 000 000 千米。
(3)、地球的质量大约为:598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吨。
[设计说明]:只给出情景故事,感知了一个大数,这样还不能引起学生对大数的深刻认识,所以再给出宇宙星空中的这些大数,让学生读读、看看这些数,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上的冲突,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想读、想写的求知欲望。
(二)、引出问题、探索新知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遇到了几个很大的数,看起来、读起来、写起来都不方便,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法呢?
分以下步骤完成。
1、回忆100 ,1000,10000,能写成10( )
2、300=3100=310( )
3000=31000=310()
30000=310000=310()
3、再由学生完成上面4个例子中的数的表示。(学生对160 000 000 000这个数可能表示为、161010,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错误,强调a的范围)
4、教师给出科学记数法表示:a10( )(110)。
[设计说明]: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三)、感受应用、领悟新知
1、将下列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 000 000 平方米,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大约为149000000平方米;
(2)、2002年,中国有劳动力约为720000000人,失业下岗人员约为14000000人;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0000人,进城找工的农民约120000000人。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行程约为6105千米;
(2)、一套《辞海》大约有1.7107个字。
(3)、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十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2003年2 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离地球1.221011千米。
①以上内容由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互相纠错。②教师提问:大家都已学会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原数整数的位数与指数n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什么发现?③总结规律:原数整数的位数减去1就是n.
[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正反两个方面,不仅是及时巩固了科学记数法,同时为学生提供了n与整数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窍门, 加快了表示的速度,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巩固提高、体验成功
1、视频赏析《昆虫记》
短片中主要有以下信息:世界上有名字的昆虫有100万种,一个蚂蚁群体的个数可以达到50万只,非洲沙漠蝗虫个体数可以达到7亿至20亿只,在100万种昆虫中约有4/5是会飞的,3亿多年的进化史等。
[教学过程]
(1)、让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记录数字信息。
(2)、将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互相补充校对,其中昆虫4/5是会飞行的学生可能不能表示出4/5100万=8105
[设计说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学依据,加入视频赏析一方面减轻学生疲劳,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在介绍中及时捕捉数学信息,体现用数学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2、如果平均每人每天节约用水0.5kg,那么全国每天大约可节约用水多少kg?1 年呢?(全国人口约1.3109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设计说明]:这两题的设计一方面继续巩固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另一方面也初步涉及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运算。第2题由于运算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要牵涉到取近似值,在此处教师应做必要的讲解与说明。
(五 )、课后调查、应用数学
1、神舟六号已于2005年成功地完成了它的科研任务,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或其它方法,查查它总共在太空中飞行了多少千米及相关数据。
2、记录你家一周内产生垃圾袋的数字,计算一年的数字,如果本地有100万户家庭,一年内大约产生多少个垃圾袋?(以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设计说明]:课后调查是本节课的延伸,学生通过调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通过亲身实践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增加民族自豪感与环保意识。
(六)、课堂小结、自主评价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感受,谈一谈学习体会,从而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
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上的。教师力图通过情景创设使新课程成为数学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渗透德育,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争取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当然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我们只能在教学中去善于捕捉课堂信息,作出灵活的选择,才能真正地达到课堂的高效,也真正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4泰州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试题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讲义及中考题(北师大版)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
2014兴化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次函数第2课时练习题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2014十堰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014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题
2014揭西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分段函数练习题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测试题
正比例函数第2课时练习题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练习题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月考试题(华师大版)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讲义及中考题(北师大版)
2014无锡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4初二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题
初二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单元测试题
2014东台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4泰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讲义及中考题(北师大版)
2014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北师大版)
2014长沙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014靖江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联考试题
2014江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4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新北师大版)
2014泰兴下学期八年级考试数学期中试题
2014初二数学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试卷
2014初二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测试题
正比例函数练习题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