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收藏
一、概述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一课时,45分钟.
3.正数与负数这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数,然后通过引言中温度、净胜球数、加工允许误差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进一步介绍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6.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知识,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还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负数,要多采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理解由于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展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负数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入负数.
2.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负数概念的引入.
3.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具:电脑,ppt课件(或相应图片),投影仪.
2.学具:地图册.
3.多媒体教室.
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导学案(先学后教教案) 人教版数学
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1.5.2 科学记数法教案
用坐标表示平移导学案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七上1.1 正数和负数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 教案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整式
教案 有理数的减法
三角形的稳定性导学案(先学后教教案) 人教版数学
教案 整式的加减
有理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案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案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1.1正数和负数(一)教案
7.2.2三角形的外角导学案(先学后教教案) 人教版数学
教案:正数和负数
1.1正数和负数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小结复习学案
2.2整式的加减(共2课时)教案
定理与证明
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
第二课时:整式(2)教案
三角形的内角导学案(先学后教教案) 人教版数学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
2.2整式的加减 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