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 1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2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 3 )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2 、数学思考
( 1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 2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解决问题
通过对直线、射线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决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情感态度
( 1 ) 通过分组操作固定硬纸条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 2 ) 通过对直线的性质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学生结论的确定性;
( 3 )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三、教学难点
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准备
直尺、毛线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两个学生各拿住一根绳子的两端并拉直,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线段有两个端点。进而利用 flash 动态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和直线的变化。
(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1 、提出问题: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用图钉和纸条模拟钉子和木条,学生分组(两人一组)实验,讨论交流后,发现要固定住纸条至少需要两个图钉的事实。
2 、让学生画图实践:
A 、先在纸上画一条自己认为最棒的直线。
B 、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C 、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结 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
练习 1 :按语句画图
( 1 )直线 EF 经过点 C ;
( 2 ) A 在直线 m 外 ;
( 3 )经过点 O 的三条线段 a , b , c ;
( 4 )线段 AB 、 CD 相交于点 B ;
练习 2 :
(四)归纳总结
小结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最后用表格归纳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表示方法及区别联系,书写几个基本的几何语句并能根据语句画出几何图形。
(五)拓展练习 习题 3.2 第 2 、 3 、 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矿泉水》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4)
浙教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十五个重要考点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教学计划(上册)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平均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高二数学算法的三种结构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2016年秋)
2016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模拟练习卷
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八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数学系统抽样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0×5=?》教案
寒假接力棒:初二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4)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解法
如何抓高中数学的基础呢?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计算》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浙教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0×5=?》教案
小学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分析
培养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方法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分层抽样知识点归纳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1)
初二数学公式: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7)
高二数学简单随机抽样知识点概括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