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 1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2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 3 )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2 、数学思考
( 1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 2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解决问题
通过对直线、射线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决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情感态度
( 1 ) 通过分组操作固定硬纸条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 2 ) 通过对直线的性质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学生结论的确定性;
( 3 )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三、教学难点
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准备
直尺、毛线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两个学生各拿住一根绳子的两端并拉直,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线段有两个端点。进而利用 flash 动态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和直线的变化。
(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1 、提出问题: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用图钉和纸条模拟钉子和木条,学生分组(两人一组)实验,讨论交流后,发现要固定住纸条至少需要两个图钉的事实。
2 、让学生画图实践:
A 、先在纸上画一条自己认为最棒的直线。
B 、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C 、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结 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
练习 1 :按语句画图
( 1 )直线 EF 经过点 C ;
( 2 ) A 在直线 m 外 ;
( 3 )经过点 O 的三条线段 a , b , c ;
( 4 )线段 AB 、 CD 相交于点 B ;
练习 2 :
(四)归纳总结
小结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最后用表格归纳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表示方法及区别联系,书写几个基本的几何语句并能根据语句画出几何图形。
(五)拓展练习 习题 3.2 第 2 、 3 、 4
中学数学素质教学中数学学习方法
如何做好数学的命题
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
追寻唤醒学生思想力量的教育
数学课如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渗透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方法 走出题海误区
开发非智力因素 实施愉快教学
数学中的“听、说、读、写、想”
借用数学思维,管制虚拟世界
“以学为主、思用结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中考冲刺月,三十六计“稳”为上
备战中考!合理利用时间 多总结多归纳
初中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几点建议
会控制情绪的孩子学习好
浅谈数学批判思想的培养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形式—“班内分层教学”初探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数学课堂搬入生活
中考倒计时 提分靠策略
淡化中考冲刺做好缓冲 考生要学会排解压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应用策略
数学学习需要新理念,新形式
寓美育于数学教学中
探索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路径
2015中考压轴题突破技巧
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认识
准初中生如何顺利适应中学生活
从初中数学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状元心得:备战2013年中考三十条实战经验
上初二了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