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2课时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2课时
第一章 第一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2课时 (P5~P7)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准备活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 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 业:1 P7:1
2 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苏教版江苏省海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期中调研试卷
2006学年度上学期常熟市实验中学11月份月考高一数学试题
二次函数复习一
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四)
代数第二章三角函数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数学十二月测试题
新星中学2005-2006学年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一数学
苏教版—新坝中学高一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必修2)
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试卷-新课标
高一数学镇江三校联考试卷(苏教版必修1和2)
杭州市源清中学高一数学12月月考试卷
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期中测试卷
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期中考试
高一数学竞赛培训题(二)
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数学考试卷(必修一)-苏教版
二次函数的知识点
下学期期末复习高一数学测试试题卷
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奥赛班数学试题
高一数学指对数函数单元测试
大丰高级中学数学学科高一年级11月份月考试题
苏教版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数学必修1模块考试(B卷)(新课标)
期中考试高一数学试卷
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第二次调研考试-数学试卷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一数学数列复习题
高一函数练习卷
高一数学单元测试卷——数列
高一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2)
嵊州中学高一新生素质测试数学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