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3、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
弄清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准备活动:
1、如图,a∥b,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不含平角)
2、写出图中的所有同位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他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定义:1、内错角;2、同旁内角.
二、探索练习:
观察三线八角,内错角的变化和同旁内角的变化,讨论:
(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
(2)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
★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如右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_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右图,∵DE∥BC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小结:
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作业:
课本P58习题2.3:1、2、3.
教学后记:
初步了解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但在三线八角图中,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就有些混乱,不过能通过观察内错角、同旁内角度数的变化发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实际应用中比较乱,出现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错误.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案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介绍
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需要几个轮子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教案
美丽的对称图形
《锐角和钝角》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智力游戏 《方向和路线》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
《统计——生日》设计意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的教案
《乘法估算》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笔算除法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教案
“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平均数的教案
“归一应用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变化的量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