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重 点三条性质的推导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难 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时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情景设置:
1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AB、CD,再画直线MN与直线AB、CD相交如图 M
A 3 1 B
7 5
C 4 2 D
8 6
N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将图剪成(1)(2)(3)(4)所示的四块。分别把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重叠你会发现什么?
A 3 1 B (1)
A 7 5 B
C 4 2 D
(2) (3)
C 8 6 D
(4)
3将图(2)、 (3)分别剪成两部分,并按图中所示拼在一起,你发现每对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
7 4
7
4
5 2
5
2
由上可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新课讲解:
议一议
你能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的理由吗? C
1 a
如图 3
因为a∥b, 2 b
所以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3,所以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学生交流。
例题1:
如图,AD∥BC,C试说明AB∥DC A D E
解:因为AD∥BC
所以CDE
又因为C F B C
所以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习:第14页练一练第1、2题
小结: 内错角相等
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素材:
A组题:
(1)在图中a∥b,计算1的度数分别为 , , 。
(2)如图若AB∥EF,BC∥DE,则B=
a 36 A F
b 1 1 1 B C
120 D E
B组题:
(1) 已知,如图,a∥b,c∥d, a b
1=48,求2,3, 1 4
4的度数。 2 3
(2)如图,已知AB∥CD,B=120,D=130,求BDE的度数。
A B
F 1 E
2
C D
(2)
学生回答
由学生自己先做(或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若有答不全的,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板演
作业第14页第1、2、3、4、题(5选做)
板 书 设 计
复习 例1 板演
例2
教 学 后 记
人教版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二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第八册《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小数简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我们去春游》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小数的读写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设计二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第八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用画图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教学设计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二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单名数的改写》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三
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我们去春游》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导学案
苏教版《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设计
《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小数点移动》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