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2
收藏
下载地址: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说课稿.doc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1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复习试卷1
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复习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检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家庭作业题3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卷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家庭作业题4
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考试卷[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练习[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应用能力训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复习试卷2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复习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A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应用题训练三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练习[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检测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复习试卷1
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联系题[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模拟测试卷[人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