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收藏
高三二轮复习是考生之间拉开成绩距离的关键阶段,考生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复习计划,抓住时机实现成绩上的突破!如何做到突破,以下是数学第二轮复习抓牢七点求突破,希望给备考考生以帮助。
抓学习节奏
数学的复习备考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率的复习与学习,慢腾腾的学习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高三复习备考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抓知识结构的疏理
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解题过程的教学就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抓复习资料的整理
复习备考的过程是活的,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断变化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复习资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重温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所复习内容在高中数学体系及高考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
抓漏洞的处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开放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症结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因此暴露了的问题要及时抓,遗留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抓课堂练习
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20%左右,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
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7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5课时)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第5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4课时)
《克与千克》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6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1课时)
《数学广角──推理》教材分析(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第3课时)
《数学广角──推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
《数学广角──推理》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9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9课时)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第1课时)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克与千克》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数学广角──推理》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