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收藏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作用,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所以运用教学方法应作认真的选择。
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学的目标、任务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选择与之相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如要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常用讲授法、谈话法;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常用演示法、参观法,等等。
二、教材内容
教材的学科性质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十分密切。如语文、外语学科常常采用讲授法,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常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音乐、美术学科多用练习法,等等。在教学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随着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语文教学,在教诗歌时,朗读的训练较多,教小说题材的文章时,较多地应用谈话法;理科讲公式、定理时多用讲解法,讲科学家传记和发明创造时多用讲述法。
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理解力不高,教学方法宜多样化且具有新颖性;高年级可适当采用谈话法或讨论法。如果学生缺乏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可采用演示法;已有相应的感性认识时就不必再使用演示法。
四、教师的素养条件
使用某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素养。有些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驾驭不了,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扬长避短。
五、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
不少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如演示教学法需要一定的直观教具,实验教学法需要一定的仪器、材料,程序教学法需要有程序教材和教学机器,等等。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教师可因陋就简,尽量创造条件加以运用,但不宜过分强调。
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既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灵活地加以利用。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1课时)课件(人教A版必修5)
1.2应用举例(第3课时)课件(人教A版必修5)
1.1.1正弦定理(2)课件(人教A版必修5)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1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第2课时)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课件(人教A版必修5)
3.4基本不等式(2)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2等差数列(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2等差数列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人教A版必修5)
1.1.2余弦定理(2)课件(人教A版必修5)
1.2应用举例(第1课时)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4等比数列(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课件(人教A版必修5)
3.4基本不等式(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1.1.2余弦定理(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第二章数列章末归纳整合课件(人教A版必修5)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2)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013—2014学年西师版三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2等差数列(第1课时)课件(人教A版必修5)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4等比数列(2)课件(人教A版必修5)
西师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三、五单元测试题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第二章数列复习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课件(人教A版必修5)
1.1.1正弦定理课件(人教A版必修5)
2.2等差数列(二)课件(人教A版必修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