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收藏
教学对话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前有导入对话,课中有师生问答、小结过渡,课尾有总结评价等。教学对话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师生交流思想情感的媒介,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桥梁。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教学对话是否有效。教师设计的教学对话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启发性、通俗性;应具有激发思考、促进理解、活跃气氛、加深印象的功效;教学对话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对数学教师来说尤其要注意做到,这是因为任何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都是一次极富挑战、极具魅力的数学探究之旅,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技能的提高、数学思想的熏陶、数学活动经验的建立,都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悄悄发生,完成这一过程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哪种途径,都少不了师生的对话。如果师生对话设计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对话有助于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如果出示数学问题都是采用电脑屏幕将题目完整地展示出来,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缜密地思考,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敏捷地思考问题的品质。因此,提出问题的方式有时也可以灵活一些,随机一些。
例如,教学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之后,以对话的形式组织了如下的练习──
师 老师这儿有两根小棒,一根3厘米,一根8厘米,我想再拿一根小棒,使这根和前面拿的两根组成一个三角形,该拿多长的小棒?
生 拿一根6厘米长的小棒就可以了。
生 拿一根7厘米长的小棒也可以。
师 拿一根4厘米长的小棒可以吗?
生 不可以。
师 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生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4+3=7,小于第三条边,组不成一个三角形。
师 那5厘米的可以吗?
生 也不可以。
师 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生 5+3=8,等于第三条边,也组不成一个三角形。(根据学生的分析,用课件验证。)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课题研究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
五年级数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五年级数学减真分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材分析2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9单元备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材分析3
带分数除法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介绍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1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材分析1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和小数互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教案
带分数乘法
一个数乘以分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分析
分数乘以整数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目标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