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收藏
1.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目标既是一节课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既是一节课的目标引领,又是一节课的评价依据。为此,要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教师能够目标引领、上下连贯、把握自如。例如本课的导入环节,通过游戏由一步计算的加法引入,就是为了唤醒学生已有基础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揭示连加、连减含义及计算方法环节,通过具体的游戏活动、图形直观和阅读教材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探究和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点拨、引导等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引领学生感悟数学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在深化认识,巩固新知环节,通过情境的动静结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模仿练习与应用法则相结合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连加、连减意义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可见,教学环节不仅环环相扣,而且完全突出了课前预设的在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连加、连减,理解连加、连减意义;游戏等活动中,掌握连加、连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计算和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价值,增添对数学的亲和情感的目标意愿。
从而促使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导的目标明确,学生学的思路清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学生学习由一步加减法过渡到两步加减法,虽然不是很大的跨越,但因为学生年龄小,他们学习加减法头脑中还是直观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抽象概括,所以学习连加、连减意义还是存在不小的障碍,为此本课针对学生理解合并、添加用加法,去掉用减法等认知规律,根据小学生学习加减法的概念及技能,又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相关理论,新课和练习环节都设计了形象具体的游戏活动,而在巩固环节,通过综合性练习,训练学生连加、连减的计算技巧,目的是通过充分的训练,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连加、连减的意义,探索连加、连减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解连加、连减意义和掌握连加、连减计算方法,达到正确地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计算的目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然而要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3.3.1二次根式的加减(1)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期中复习课件(平行四边形)
5.2圆的对称性(一)课件ppt
1.2.1直角三角形判定课件ppt
5.2圆的对称性(三)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期中复习课件(二次根式)
《应用题》练习试题
5.3圆周角(一)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2圆的对称性(二)课件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周2)》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件ppt
冀教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测试卷B卷
苏科版九年级上5.2圆的对称性(一)课件
苏科版九上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ppt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课件ppt
5.1圆(一)课件ppt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3.2二次根式的乘除(2)课件ppt
二次根式复习(1)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ppt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3.2二次根式的乘除(4)课件ppt
第三单元方程测试题(冀教版五年级下)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