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收藏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已牢记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积极的参与可以使其愿意去认识数学,乐意去学习数学,主动去思考数学,变乏味为兴趣,构建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
但是现实的课堂却并非如此:
1、学生参与不均衡。现在的小学课堂,表面上看是每个人都在说,好像很热闹。但如果实际在教学中你会发现,课堂中积极参与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相当一部分同学成为被遗忘,被冷落者,或者是无动于衷的隔岸者。事实上,经过统计调查,好、中、学困生在课堂中参与的时间确实存在十分巨大的差异,学困生不断产生,学困生与好学生之间的距离还会不断加大,这与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是相违背的。
2、学生参与不够持久。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也不能及时的转移。所以课堂上,学生在某一环节十分投入,但是如果兴致一过,就想干啥干啥了。
3、参与的形式性。表面上看学生学得十分些投入,大脑却可能正在休息。他们也许根本没有听懂老师的讲解,却也随声附和;也可能会在课堂练习时,抄袭别人的答案。他们的参与只是一种形式,而缺乏相应的内容。
4、参与的被动性。课堂上似乎是学生在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都不是学生的需要。而当教师在学生思路受阻时,没有作有效的引导,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自己讲得过多,干预太多,该放手时不放手,使学生缺乏自主生成的时间与空间.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缺少让学生参与的意识;有些教师有意识,却处理不当;当然也有不少教师能应用自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如果单纯如此,只会让课堂失去活力,让学生难于参与进来。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地方,让学生在参与中不仅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智慧,而且体验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成功的快意.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性呢?
六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课件
成员间的关系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三)课件
六上第四单元圆的周长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字的用处(一)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四)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营养配餐课件
2014年六上位置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课件
六上圆的对称性课件
2014年六上分数乘整数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课件
2014六上天安门广场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2)课件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二)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1)课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课件
2014年六上位置例3路线图课件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兵马俑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1课件
2013小升初数学最后冲刺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化简二课件
六年级上册数学阅读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课件
六年级上册搭一搭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应用复习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