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老师试教之前,我们组针对《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再一次进行学习,力求从课标和其它教学资料中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对应的具体要求。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2011年新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内容所对应的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如下:
总目标: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特征。
学段目标: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
·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再一次学习,我们看到《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下册中关于这部分内容所对应的教学要求是这样的: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理论学习和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再一次细化,制定了更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师心中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清晰,课堂上的调控与教育机智的发挥就更加游刃有余。因此,第二次试教之后,张老师的教态、教学语言、教育调控等各方面又进了一步。尤其是在提问学生方面,我统计了一下,本次授课一共提问学生41人次,其中有2人属于重复提问,大约占提问学生总人次的5%,并且提问学生的范围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男生到女生、从中间到两边、从中心到角落都提问到了。总发言人数大约占全班人数的50%。对于一个近80人的大班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但是,听课中又发现新的问题,教学环节中揭示出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意义之后,教师出示花园的外轮廓,请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与下一个环节中指一指、说一说树叶的周长与面积产生冲突。我建议删除第一个环节,让学生直接指出树叶的周长与面积。这样,利用树叶这个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可以转化为学过的近似图形的面积来估计,既考察了学生的面积公式,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体会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岂不是一举两得?!
教育总是无止境,就如球王贝利所说,他踢得最好的球总是下一个。这一次的不完美,才会让我们下一次的追求更有方向、更有挑战。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试卷3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综合练习卷2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5以内测试卷1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试卷1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测试卷2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卷3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5以内测试卷3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练习2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过关测评试卷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试卷1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试卷5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试卷1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测试卷2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7—2加几测试卷2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试卷3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卷1
小学数学第二册期中过关测评试卷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卷2
一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练习1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练习2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练习2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试卷1
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比赛试卷
小学数学第一册期末考试题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一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