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结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和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校整体作业建设与规划的指示精神,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突出作业的各项功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特对本学期作业进行整体建设。
二、建设思路:
作业具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矫正教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它和备课、上课、辅导、评价构成了教学的五个环节。因此,作业设计要置于教学环节的整体中来思考,从而保持作业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作业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主要包括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作业的批改、作业的讲评等环节。完善作业系统应该以精选、先做、全批、精析为基本原则,从而实现作业的有效性。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性
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练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通过学生作业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悟什么。
(二)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要提高作业的效率、效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混淆易忘的知识点或技能环节。
(三)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是指作业的先后顺序,也就是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发展进程;二是一组作业题之间的坡度适当,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坡度,适合学生的实际。
(四)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使数学作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作业的趣味性是不容忽视的。作业的趣味性,一是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还要让在学生感觉有趣的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做作业的乐趣,开动脑筋的乐趣,这样的兴趣才会持久,兴趣水平才会提升。
(五)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作业的多样性。一是题型的多样性,如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画图题、看图计算或问答题……;二是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是书面作业与操作练习相结合、口头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个体练习与团队练习相结合,短练习(当天完成)与长练习(几天或更长时间)相结合等。
(六)作业设计的选择性
设计作业要考虑因材施教的需要,结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作业,使学生各得其所,可以同一个题目,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作业的设计除了体现以上的特点,还要考虑到作业的思考性、科学性、操作性等。
三、实施措施
(一)精心设计,科学布置
我们在精心设计作业的基础上,科学地布置作业。
1、布置作业要考虑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相结合,数学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相结合,作业量与学生认知特点、承受能力相结合,作业难度与完成时间相结合。达到科学、合理、实效地布置作业的目的。
2、作业布置要有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明确作业标准,明确时间、书写格式、完成过程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会用标准进行作业自评,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3、布置作业切忌盲目性,草率性,切忌用教辅练习代替作业,来增加学生作业的重复性、机械性。
(二)作业评价,促进学业
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得失,树立自信心。
2、小组评价: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作业,可以先检查最早完成的作业,每小组只须检查一人,并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由他去评价另外三人的作业,并监督、帮助他们进行订正。这样在学习小组内互评,学会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
3、家长评价:家长是学生最好的也是第一个老师,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请家长也参与到学生家庭作业的评价中,以督促学生形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4、教师评价:课堂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面批,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想法,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以便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能面批的时候,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恰当的评价,写出激励性的语言,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程,及时调整。
(三)反馈矫正,改进“教”“学”
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对于学生作业中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要面批矫正,当面辅导。作业中的错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
(四)整理反思,完善提高
把当天的作业及时整理,汲取精细、实效的作业,删去无效的作业,保存其精华。一学期下来,将所有作业整理成册,以备后用,资源共享。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2 , 3 , 4 的乘法口诀(参考教案二)
3.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3.3.2 直角的初步认识|人教课标版
乘法初步认识(参考教案二)
以读促学 诱发潜能——听张晨晖《北风和小鱼》一课有感
3.5.1 “观察物体”说课与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直线、线段(参考教案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参考教案二)
3.1.1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乘法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魏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七)(参考教案二)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统计——生日》设计意图及反思
3.6.3 8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3.4.4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怎么看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
三位数的读写法(参考教案二)
混合运算(一)(参考教案二)
二年级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参考教案二)
感悟 积累 迁移——《云雀的心愿》教学谈
3.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3.2.5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3.4.2 5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排列与组合|人教课标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