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数...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人教版一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

2016-03-29 收藏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数数 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包括数数 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 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1页的主题图,32页、33页的例1—例3,以及33页下面的做一做。其中31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例2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例3是通过让学生摆放35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建立100的数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

这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而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认识,有的能数出100以内的数,对10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也有所掌握,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中,除了关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的获得,还应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 教法、学法:

由于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愉快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的感官认识,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认识100以内的数。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带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同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其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

1、 带领同学们回忆0—20各数,并指名数一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都认识过哪些数字朋友?

[设计意图:从复习入手,通过数20以内的数,为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2、 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数数。这时老师板书课题数数。

[让学生感知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主题图

教师用语言描述:随着春天的来临,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老师想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带同学们去大草原看一看。(教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草原图)你们瞧,这里的景色多迷人呀!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不远处还跑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羊,(课件出示一群小羊)同学们数数看,有几只?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有10只,接着出示第二群羊,老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羊?这样使学生感知20有多少。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设计的先出示一群羊10只,而不是20只一起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是10只,从而为下面出示100只羊打基础。]

最后出示其它8群羊,老师问: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请大家先估一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2、教学例1:

(1) 数数量和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实物小棒或其它学具。通过自己动手数数来验证自己的估数准不准。同桌合作数数,一人数,一人边看边听,数错了马上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交流数数的结果,并展示数数的过程。

(3)教师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一捆是几根小棒?10根小棒是一捆。也就是说10个一是一十。教师接着演示把其它小棒也10根10根地捆成一捆,捆完后老师问:一共是几捆小棒?(生回答10捆)教师接着问:也就是多少根小棒?(生回答100根)那也就是说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10个十是一百。

(4)验证小羊的只数。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手中的物品是100个,那小羊到底是不是100只呢?我们再来数一数,数之前你们先想一想,怎样数我们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怎样数又快又准?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出示100只羊,10只小羊用红线圈起来,教师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一个十。然后接着再把10只小羊圈起来,教师提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二个十。然后依次圈出3圈、4圈、5圈、6、7、8、9、10圈,教师问:这是几个十?最后生回答10个十。教师接着问: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那么小羊的只数就是100只。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它们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 教学例2

例2的教学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活动,当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数数的活动:

(1)利用学具直观数数。先让学生利用小棒从35数到42,然后

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小棒,接着再出示1根小棒,让学生从35接着数就是36,然后依次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当数到39时问:39后面应该是多少?使学生理解39根小棒再加1根是40根,39后面应该是40。然后接着数到42。在这里我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2)脱离实物,抽象数数,从88数到100。

(3)对口令游戏,从56数到63,再数到72。

[设计意图:让学生脱离小棒数数,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

4、 教学例3

例3是学习数的组成。教学时先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老师说:请

同学们摆35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35根呢?请同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课件演示,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单根的小棒,接着出示10根小棒捆一捆,一共捆了3捆,还有5根单根的。最后让学生看着小棒图说一说3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教师板书35里面有( 3 )个十和( 5 )个一。然后出示42根小棒,不再演示直接思考:4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生回答教师板书42里面有(4 )个十和( 2 )个一。

[设计意图: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此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开始数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脱离小棒数数,最后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怎么数出100个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板书数的组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