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0
收藏
数学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那么数学背后的小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让小编来带领大家去了解四年级数学小故事吧,看看每天面对的一堆数字背后还有怎样的经典呢。
1、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2、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3、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这三则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你都知道麽?看了之后是不是感觉数学也是一门蛮奇妙的课程呢?
《准备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
《减法》教学设计
“过三点的圆”教学设计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评析
《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
《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让数感“生根”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学设计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8 、7 、6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
《比多少》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1~5的加减法练习》教学设计
圆周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分类》教学案例与评析
《准备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
“金色的秋天——用数学”教学设计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