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3
收藏
2016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所任八年级(1)、(3)两个班的数学科教学,从上学年期末考试的总体来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形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根据上学年学生学习的分析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作为老师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通过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观察,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实数:本章主要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三、教学任务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能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相关知识,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会进行整式的乘除法运算及因式分解。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要再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在发现知识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中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5、认真研读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及自身业务素养。
6、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表
课题号 | 时 间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 | 周次 |
11.1 11.2 | 9.1--9.9 | 11.1全等三角形;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1+4 | 一 |
11.2 11.3 | 9.10--9.16 |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1.3角平分线的性质 | 3+2 | 二 |
9.17--9.23 |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 3 | 三 | |
12.1 | 9.24--9.30 | 12.1轴对称 | 5 | 四 |
12.2 | 10.1--10.7 | 国庆长假 | 5 | 五 |
10.8--10.14 | 12.2作轴对称图形 | 六 | ||
12.3 | 10.15--10.21 | 12.3等腰三角形 | 5 | 七 |
10.22--10.28 |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 3 | 八 | |
13.1 13.2 | 10.29--11.4 | 13.1平方根; 13.2立方根 | 3+2 | 九 |
13.3 | 11.5--11.11 | 13.3实数;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 2+3 | 十 |
11.2--11.18 | 复习 . 期中考试 | 2+3 | 十一 | |
14.1 | 11.19--11.25 | 中考讲评. 14.1变量与函数 | 2+3 | 十二 |
14.2 | 11.26--12.2 | 14.2一次函数 | 5 | 十三 |
14.3 14.4 | 12.3--12.9 |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4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 3+2 | 十四 |
12.10--12.16 |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 3 | 十五 | |
15.1 | 12.17--12.23 | 15.1整式的乘法 | 5 | 十六 |
15.2 15.3 | 12.24--12.30 | 15.2乘法公式; 15.3整式的除法 | 3+2 | 十七 |
15.4 | 12.311.6 | 15.4因式分解 | 5 | 十八 |
1.7--1.13 |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 3 | 十九 | |
1.14--1.20 | 期末复习 | 5 | 二十 | |
1.21--1.27 | 期末复习 考试 | 二十一 |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13.1命题与证明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4.3去括号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测试卷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4.4整式的加减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5.3解一元一次方程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青岛版数学书七年级下册第166页练习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2.8平面图形的旋转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12.5分式方程的应用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2.2点和线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9有理数的除法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5.1一元二次方程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3.1用字母表示数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测试卷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12.3分式的加减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3.3代数式的值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卷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8有理数的乘法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测试卷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青岛版数学书七年级下册第161页习题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2.1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12计算器的使用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4有理数的大小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2数轴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绝对值与相反数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