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5
收藏
教学目标:
1、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买洗衣机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讲述。
1、教师谈话:星期天到了,小刚一家都在忙什么呢?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
(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
(3)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活动(一):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
(2)小刚的爸爸比妈妈每月收入多少元?
。。。。。。
2、活动(二):解决问题(1)。
(1)出示问题: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读读问题,理解生活费节余的意思。
(2)列出算式786+632980或632+786980。
讲述列式的理由:把爸爸妈妈的月收入合起来,去掉生活费,就是节余。
(3)独立估算。
(4)实际计算。
a学生独立探索计算。
b小组内交流算法,共同订正答案。
c集体展示计算过程与结果。
3、活动(三):解决问题(2)。
(1)出示问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积攒几个月?
(2)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3)在小组内讨论。
(4)集体交流。
路径1:估算法。
1个月节余438元,不足450元;2个月不足900元,不够960元;3个月的节余足够960元,需要积攒3个月。
路径2:先加后比较法。
438+438=876(元)
876元比960元少不到100元,2个月的节余不够,得积攒一个月。需要积攒3个月。
路径3:960438=522(元) 522438=84猿(元)
用洗衣机的价钱连续减去两个月的节余,还差84元,需要积攒3个月。
三、试算练习。
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要求学生细心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的方法,争取全算对。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总结:
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怎样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题。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案(一)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四)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六)
审定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介绍
教学反思 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三)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六)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二)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五)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八)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 》教案(三)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二)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教案(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三)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十二)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三)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十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表性质和化简比 》教案(四)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七)
2019年西师大版《下课啦》教案(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教案(二)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教案(一)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七)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案(二)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五)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八)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二)
2019年西师大版《1-5的认识》教案(六)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