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文章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6年六年级上册数...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2016年...

2016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文章

2016-01-27 收藏

根据成绩分析如下:

预测学生平均分在75—78分之间,实际平均分较低。

学生的数学各项得分均处于中下游,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今后要多花时间进行培优补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学生实行定制教学,教学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内力不足时要靠外部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争取下次考试中能有一定的进步。另外,各项得分均不优秀,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及格率虽然良好,但良好率和优秀率都不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阶梯教育,优者更优,后进者能迈入到良好行列。

二、整体情况分析(试卷特点分析、对试卷的整体评价、整体情况分析和答题情况的分析,其中答题情况分析不要逐题分析,而是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分析失分的原因;对失分较少的题目,分析得分的原因。)

对试卷的整体评价、整体情况分析和答题情况的分析:

试卷的整体评价、整体情况分析:

本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侧重了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显著特点:

(1)、试题的内容上,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如计算及应用题等。

(2)、注重多种感官的参与。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索的过程。如一题五(2),在学生想、画的过程中发展其空间观念,提高探索发现的能力。

(3)、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三题、六题等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题目,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感受到数学的挑战性。体现了生活化,突显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4)、新课程中提出“数学问题生活化”,本试题注意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如:第六大题第4小题及第六题第6小题解决问题。选取的都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数学问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这份试题六题的的知识点来源于生活,但又在题意的表达方面做足了功夫,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又必须细心认真的思考,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答题情况分析:

1、等级情况分析:

本次六年二班测试47人参加,其中平均分为72,优秀率为32%,及格率为77%,六年级三班测试44人参加,其中平均分为70.1,优秀率为34%,及格率为73%。从做题情况看,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说明部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稍差。

2、学生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学生对基本计算的掌握较好,作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相比较而言,解决问题及总结叙述类题目失分较多,说明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叙述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稍差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填空:第3题、7题失分较多,对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不透,不能很好的找出规律。

(二)、选择:第4、5题部分学生失分。原因在于对半圆的周长及圆的周长的关系及前提条件理解不到位。5题少部分对此题无从下手而出错。

(三)、第四题第一小题2题少部分对简便算法和四则运算顺序理解不够透彻而计算错误,第四题的第二小题第2题,对解方程的知识遗忘而出错。

(四)、第五题2题因语言叙述不够严谨而失分。

(五)、第六题解决问题中第1题不注意观察题目要求粗心造成失分。4题中对减少百分之几问题中的单位“1”,理解不透而出错,6题由于对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提问的过程中无从下手,不能正确的选择条件,进而出错失分。

三、具体情况分析(结合课标从学科知识维度上的表现,如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运用规则、解决问题,比对学生答题情况,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成绩表略

分析:

(1)亮点

本试卷在题意的表达方面做足了功夫,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又必须细心认真的思考,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学生答题的亮点:

由于本学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口算、计算能力的训练,在本次考试中学生的计算类的题目做的比较好,得分率比较高。由于平常比较注重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本次考试作图类题目得分率也比较高。

(2)主要问题:从典型错例中发现突出的问题

典型错例

错 例1:第三大题第6小题

考察内容: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考察能力: 利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答题情况: 该题满分2,平均分1.2,答对人数占59.3%。

错误原因: 不能正确找出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没有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错 例2: 第五大题第2小题发现规律

考察内容: 根据探索发现正方形与正方形内最大的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考察能力: 探索发现,总结规律。

答题情况: 该题满分5,平均分2.8,答对人数占9.6%。

错误原因: 语言叙述不规范,在叙述的过程中没有强调是正方形内最大的圆,还有部分学生发现的规律与百分率无关。

错 例3: 第六大题第1小题

考察内容: 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考察能力: 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情况: 该题满分4,平均分2.5,答对人数占53.2%。

错误原因: 分析能力不强,对题意理解不清楚没有找准题目中的单位“1”而出错。

错 例4: 第六大题第4(1)小题

考察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考察能力: 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情况: 该题满分4,平均分2.3,答对人数占33%。

错误原因: 减少百分之几问题中的单位“1”,理解不透进而在做题的过程中无从下手,而出错失分。

错 例5: 第六大题第6小题

考察内容: 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条件并解决问题。

考察能力: 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情况: 该题满分6,平均分3.4,答对人数占54%。

错误原因: 不能根据问题筛选合适的条件而计算错误失分,有部分学生没有弄清题目中条件的关系进而出现错误。

四、改进措施(通过分析带来的思考,共性问题的改进、知识连贯性的思考、及时能改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拓展,准备练习题时考虑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一题多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由于班内学生两极分化特备严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忽略了对后进生的补差,造成了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这也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抓好课堂管理,充分利用好课堂。下学期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优补差实行定制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队。

改进措施:

1、努力提高个人的教学经验,多和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多思考、多总结;

2、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数学语言规范性、严密性,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基于标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4、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 ,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5、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6、加大课下指导,学生课堂上学的不牢固的知识点要抽时间加强,对于个别学生单独辅导,更加关注后进生,尽量缩小班级成绩两极分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