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6
收藏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题目难度适中,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全班20人,及格20人,优秀14人。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把目光更多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为此,现将本次期中检测情况作如下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
此题共有6道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此题失分较多的是:青蛙的只数是鸭的2倍,鸭有( )只,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第3小题错误率较多,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差。为此,这些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训练。
第二大题:连一连
错误率较少,个别学生因为粗心而出错。
第三大题:计算
4X7+2这题错误率高,说明学生乘法口诀还不熟悉。
第四大题:看图题
大部分学生对基本计算方法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的现象。
第五大题:动手操作
此题共有两道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学会平移。此题学生失分较多,主要是数平移格事太粗心,丢分严重。
第六大题:坚决问题
此题共有4道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这些题都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都很感兴趣。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读题、理解、分析题意的能力较差,掌握知识比较死板,不会变通。比较难的就是第4题,“有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他的一半多1米,第二次用去她剩下的一半,最后剩下5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这道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
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5、学生对计算还存在马虎现象,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改进措施
1、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严格指导,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让学生养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习惯;不要教教材,不要死学书本知识、不要只帮助学生完成书上习题;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加强基础,强化习惯。重视数学基础,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是学好数学的法宝。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 估算、验算、认真审题、检验方法等。
4、重视过程,培养能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总之,本次考试题检测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暗示今后的教学方向。以上是我对本班学生此次期中测试情况做的分析,不当之处,请指教。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试卷分析推荐
大家都在看
6.2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连续进位) PPT
6.1 7的乘法口诀 PPT课件1
9.2 找规律 PPT课件1
9.2 找规律 PPT课件2
3 角的初步认识 PPT课件2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PPT课件3
5 观察物体 PPT课件3
6.3 9的乘法口诀1 PPT课件3
2.4 100以内的加减法 PPT课件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PPT课件1
5 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PPT课件
5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PPT课件
5 观察物体 PPT课件1
2.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PPT课件
5 倍的认识 PPT课件
6.2 8的乘法口诀 PPT课件2
1 长度单位 PPT课件1
2.2 两位数减两位数 PPT课件
5 观察物体 PPT课件2
6.1 7的乘法口诀 PPT课件3
2.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PPT课件2
6.1 游乐园(主题图) Flash动画
5 倍的认识(例1) Flash动画
1 长度单位 PPT课件2
6.2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不进位) PPT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PPT课件2
3 角的初步认识 PPT课件3
2.4 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整理复习 PPT
6.2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进位) PPT课件
3 角的初步认识 PPT课件4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